的伙伴。大樟树阿绿非常肯定地为他答疑:
【没错!】
【渡过一次雷劫,散逸开的生机,可以让很大一个范围受益!你看我,至少也增长了三五年功力!】
它摇动着枝条,把叶片送到沈乐面前。叶片上亮光莹莹,格外明亮鲜绿。沈乐恍然大悟:
“所以说,小墨斗,小油灯它们,灵性也会更强一点,是吧?包括新修复的那些玩偶,也会更容易获得灵性?”
【它们还早……】
“是啊,还早。”沈乐苦笑一声:
“还有好多好多修复工作要做呢……”
帮人渡雷劫是插曲,文物修复才是日常。沈乐卷一卷袖子,再次一头扎进修复工作当中:
那个玩偶柜里,裂成两半的小瓷碗,终于清理干净了。沈乐揭开保鲜膜,蘸漆糊,在瓷碗两边涂好,紧紧对合,用绳子捆住;
张开灵眼细看,小瓷碗两边的气息,开始非常缓慢地,像岩浆、像沥青一样往中间流动。
凹下去,一点,往里流一点,再凹下去一点,再往里流一点……
接壤了!很好!
安静等待一段时间,等到里面的漆糊固化,小瓷碗的气息,应该也就融合完美,开始自由流动了!
沈乐放下心来,开始洗瓷壶,换硅藻土,来回倒腾。
直到细缝里的所有污渍都清洗干净,才用双氧水加氨水冲洗干净,用红星509粘接剂调和氧化铝粉,填补裂缝,打磨……
一轮一轮,一轮又一轮。不同型号的砂纸,由粗到细,在粘盘磨头上贴了撕,撕了贴,直到手指摸过去,和瓷壶边上同样光滑。
沈乐定了定神,努力忽略掉耳朵里滋滋滋滋,仿佛还在不停萦绕的打磨声响,用硝化漆仿釉材料调和了颜料,开始给裂缝处涂釉。
一边调色,一边和瓷壶比对,对一下,调两笔,再对一下,再调两笔……
眼看调得一模一样了,往瓷壶裂缝上涂,涂一笔,发现不对,赶紧擦掉,重新调色。
“唉,我真是太难了……”
连续三遍调色失败,沈乐长长叹一口气,几乎要破罐子破摔,随便涂点儿差不多的颜色算了。
但是,调色差一点儿,瓷器上流过来的气息,就弱一点儿;调色接近一分,瓷器两边流过来的气息,循环就更顺畅一分。
没办法,为了百分之百的效果,肝吧!
沈乐只好停下工作,再回去翻课本,翻资料,翻论文。这一翻,许多学过就忘掉的知识,才纷纷回到脑子里:
哪怕是白瓷,肉眼观察到的颜色,也包含了底部的胎色、表层透光度较强的釉色,以及釉层中的气泡互相叠加,呈现出的颜色。
调色过程中,要掌握光线的反射、漫反射等光学基本原理,对事先调好的釉色,进行一定的调整,或者偏黄,或者偏蓝……
怪不得瓷器修复,涂釉是一项专门艺术!明明看着差不多了,涂上去一看,还是不一样!
沈乐涂了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