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沈乐:我是不是学会给人补牙了?! (2/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会不会需要买新锯条替换?

    【不用!】

    小墨斗胸有成竹地回答。铅坠嗖的一声又飞了出去,片刻,卷了把锉刀回来。

    锯子干完活,完美地把瓷碗一锯两半,自行躺倒,解开背上的紧固绳索。锉刀立刻跳上去,对准锯齿,吱嘎吱嘎开干。

    而小墨斗扬起铅坠,在沈乐面前炫耀地晃了晃:

    【看到了吧?锯齿都是要锉的,锉几下,就有快口。一天到晚买新锯条,这样浪费,国家怎么经得起!】

    ……不是,这怎么上升到国家层面了?

    还有,小墨斗,你不要用这种老气横秋的口气说话啊!

    我还以为是你的主人,那两位当年的资深木工,在教育我呢!

    沈乐握住墨斗手柄,飕飕转动,把墨线连着铅坠强制收回线轮。然后,卷起袖子,开始做实验:

    两只大碗,同样大小,同样花色,同样……或者说,看上去差不多厚薄的气息。变量控制完美,可以开干了!

    “干活!锔瓷!”

    锔瓷这种手艺,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有广泛流传。沈乐小时候,滨海市还流传着俗语:

    “江西人钉碗——自管自。”说的就是滨海这里锔碗的手艺人,差不多都是江西来的。那里出瓷器,锔碗的手艺人也多……

    但是现在很难看见了。沈乐查了一堆资料、视频,才弄明白锔瓷的过程:

    锔瓷的第一步,是在瓷碗上打出浅浅的锔孔。不能太深,太深会打穿碗壁,损伤瓷碗;

    也不能太浅,太浅则锔钉扎进去的长度不够,无法提供足够的力道,把瓷片两边合在一起。

    合适的深度,大概是瓷片厚度的三分之二……

    对了,这锔孔还得是斜的,向裂缝的方向,斜向内倾侧45度角。只有这样,锔钉两头向内对折,才能把两块瓷片固定到一起。

    觉得只要对准瓷片,笔直钻进去就行的那些人,可以休息了……

    早年锔瓷匠用的是砣钻,一根长长的钻杆,下面坠着个沉重的石砣,石砣下面,连着小而尖锐的金刚石钻头。

    这玩意儿钻杆长、转速慢、钻孔精度低,钻头差不多是连死在钻杆上,更换钻头费时费力,很早就被弃之不用。

    后来又发明了皮钻,三条皮绳往反拉伸,旋转平稳。但是,转速慢,钻孔精度低的缺点,还是没有较大改进。

    最后,锔瓷匠人们发明了弓钻,钻杆上横置一根长长的锔弓,把锔弓上的线缠绕在钻杆上,左右拉动锔弓使钻杆旋转。

    钻杆底部的金刚石钻头,就能深入瓷器当中,钻出一个又一个小孔……

    可那是解放前了!

    时至今日,沈乐当然不可能再自讨苦吃!

    他又不是什么非遗传承人,他又不用把锔瓷技术,连锔弓啥的一起继承下来,在街头、店铺表演给人看,拍视频给人看。

    他需要做的,只是打好锔钉——完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xiudelaowujianchengjingliao/read/97/816.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