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娄小娥拿着企划书往外走去,正好跟陈叔碰了个正着,她笑着说道:“陈叔,多谢你教导何晓。”
“顺手的事,”陈叔摆摆手,说道:“何晓这孩子实诚,比咕咕仔沉稳。”
娄小娥笑笑没接话,除了正规学业,何晓别的爱好她不掺和。
她最看重的是陈叔调养身体的手段,这几个月何晓比以前壮实了很多。
嗯,娄小娥不知道的是,何晓能有现在的体格,多亏了咕咕仔的操练。
这事还是咕咕仔跟秦浪闲聊的时候说的。
他的小弟不能打,他也跟着丢脸!
秦浪起身把陈叔迎了进来,问道:“怎么?陈叔你对何晓也起了心思?”
陈叔坐在了沙发上,笑着回道:“东家,确实有这个心思,现在医馆十几个学徒,就咕咕仔跟何晓是好苗子,其他人差点意思。”
“中医这个行当很吃天赋和耐性,没有十几年的经验积累根本不敢给别人把脉。”
“中医跟西医不同,中医讲究的是千人千方,这也是中医很难大规模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
陈叔脸上带着一丝羞愧的补充道:“还有一个就是敝帚自珍,都把绝活藏的严实,不到咽气的时候,是绝对不会交出来,甚至有些人都把一些好东西带到了地下。”
“唉!”
陈叔说完,长长的叹了口气。
秦浪宽慰道:“陈叔,这不是还有你吗?”
“这次我找你过来,就是想让你回老家一趟,把那些藏在民间的高手请来港岛。”
“待遇什么都好说,房子、票子、车子一样不缺,只要他们有本事拿,我不会吝啬钞票。”
陈叔闻言大喜,回道:“东家,我还真知道几个有本事的老家伙,这些人都是八大派中的聪明人,前些年一看事不好,都躲到了乡下。”
“哈哈!”
秦浪笑着打趣道:“陈叔你不也是聪明人中的一员吗?”
陈叔哑然失笑:“你这么说也没错,要是不躲到乡下,我可能熬不到今天。”
秦浪赶紧打住了这个话题,再说下去就要四零四了,穿复活甲都救不活。
秦浪赶紧说正事:“陈叔,你知不知道中医古方那些医书上最多?”
“那哪能不知道?”陈叔连想都没想就回道:“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中的中医古方最多。”
“但这些方子没啥大用,千人千方,剂量差一点,药效差一半。”
秦浪赶紧说道:“陈叔,你把这两本书中的古方整理出来交给我。”
“这次回去也别着急回来,在好好找找那些古方,不管有用没用,我都要。”
陈叔摇头道:“东家,别以为就你一个聪明人,要是这些方子能成批量生产,早就有人做了!”
“咱们华夏啊!从来就不缺大商贾。”
“从陶朱公“三致千金”闻名于世,到红顶大商胡雪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