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
这座被誉为“北方威尼斯”的城市,在潘石屹抵达之前,就已在他心中勾勒出清晰的轮廓。
这里是彼得大帝于1703年建立的俄国“欧洲之窗”,200多年来一直是辽阔的俄罗斯帝国的首都。
是十月革命的摇篮,更是苏联无可争议的第二首都。
它不仅是庞大的工业中心,拥有十条铁路干线交织的交通枢纽,更是波罗的海的重要港口,驻扎着红旗波罗的海舰队。
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而雄踞于此的波罗的海啤酒厂,规模同样惊人。
潘石屹查阅到的资料显示,它是由原先分布在多个加盟国的七家啤酒厂整合而成,旨在满足市场对啤酒的庞大需求,是名副其实的行业巨头。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家被视为地方支柱的企业,竟在新经济改革政令颁布后的第一周,就赫然出现在了首批拍卖名单之上。
想到此行的重任,潘石屹感到肩头压力沉重。
虽然远东国际银行储备了不少的资金,但是这些钱现如今大部分都有用处。
而且秦远加速建立分行的指令已经下发了。
他得把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注在圣彼得堡分行的搭建之中。
由此打开这个欧洲之窗,让远东国际银行进入基辅、明斯克这些大城市。
要知道,这些地方才是整个苏联的膏腴之地。
而远东,以及斯坦等加盟国,和这些地方比起来。
只是地广人稀的苦寒之地。
想着这些,时间悄然流逝。
当飞机抵达时,一名留着精致小胡子、身着合体西装的中年男子已经在候机厅等候了。
“您好,潘先生,我是波罗的海啤酒厂的联络人,约瑟夫。”
男子主动上前握手,笑容热络。
潘石屹心中明了,这位便是秦远提及的内部人员。
他这次前来圣彼得堡,秦远只交代了两件事,收购波罗的海啤酒厂,以及建立远东国际银行分行。
唯一提供的具体线索,就是这位约瑟夫。
据说是圣彼得堡的地头蛇,前期参与竞拍收购波罗的海啤酒厂的所有手续,就是这位办的。
“潘先生,久仰大名,我可是听闻了莫斯科那边出了个金融奇才,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将金融街的几家西方银行整垮了几家,难得,在这个年月当真难得。”
约瑟夫一副自来熟的模样。
潘石屹心中却是惊讶。
他在莫斯科的作为,光芒大多被秦远掩盖。
如今,这位远在圣彼得堡的一个普普通通的“联络员”竟然对他在莫斯科的事情知道的如此清楚。
还真是手眼通天。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