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而且还和他的专业有一些相关性。
但秦远对于他,却另有大用。
“赵经理,安徽那边,现在安徽国投比我们还着急奇瑞落地。”
“常规的筹建工作,我们派一个精干的团队配合他们就行,办理各项手续、证件,他们比我们在行。”
秦远目光炯炯地看着他:“至于你,我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想交给你,就看你愿不愿意接下这个挑战。”
“秦总您说!”赵东来神情一怔。
“我想派你去一趟欧洲,德国、法国,你愿意去吗?”秦远缓缓说道。
“欧洲?”
赵东来瞪大了眼,有些错愕。
太子也是一脸疑惑的向他看来。
“没错,欧洲。”
秦远走到墙上的世界地图前,手指点向德国和法国。
“正如我之前所说,造车,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简单在于,它本质上是四个轮子加一个壳子。但困难之处在于其核心的三大件:发动机、底盘、变速箱。”
“这些核心技术,一汽、上汽他们为了获取,不得不拿出巨大的市场去和外资交换。”
“我们要得到自然千难万难。”
“不过.”秦远目中锋锐无比,“这倒也不是没有空子可钻。”
“在欧洲,尤其是在汽车工业底蕴深厚的德国和法国,除了那些声名显赫、技术壁垒高筑的大集团,还存在着大量中小型汽车公司或者独立设计公司、工程公司。”
“这些公司可能规模不大,品牌不响,但它们往往掌握着一些特色技术、成熟平台或者优秀的设计能力,并且在经营上可能遇到困难,更有合作或出售技术的意愿。”
“你这趟欧洲之行,目标就是这些‘小而美’或者陷入困境的企业。”
“去接触他们,谈判,尽可能买断或者授权引进他们的发动机技术、底盘平台技术、关键零部件技术乃至整车设计!”
“咱们造的车,首先要有名头,其次才是能跑。”
“奇瑞与欧洲车企合作,引进关键技术,就是我们对外宣传的名头。”
赵东来和李楚泽都不是愚钝之人,立刻明白了秦远的深意。
这是典型的“借壳生蛋”、“借船出海”策略!
用相对较小的代价,获取欧洲的技术背书和部分核心资源,快速搭建起奇瑞的技术框架和品牌形象,避开与巨头的正面专利和技术壁垒冲突!
“我明白了!”赵东来的眼睛亮了起来,他兴奋道:“秦总,这个任务我接了。”
“我一定尽我所能,从欧洲给您带回我们需要的东西!”
而李楚泽则同样兴奋。
从东北挖顶尖人才负责生产制造和质量管控。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