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这样的场合对他压力还是太大了,刚刚他简单说了几句话就结结巴巴,对比之下,顾宪成就从容大气多了。
高攀龙也承认,自己这位好友,确实是组织的天才。
这类人,天生就有一种凝聚力,能够让人愿意和他们亲近,愿意听他们讲话,并且听从他们的领导。
只不过顾宪成毕竟还年轻,也没有官身。
最终形态,应该就是那日协商会议见过的那位苏翰林了吧?
高攀龙走神的时候,顾宪成已经讲完了他的计划。
“诸公,直吴铁路有多重要,就不要顾某解释了吧?”
“这是我们江南的第一条铁路,也只是江南铁路的起点,这条铁路最后会连接江南七府,江南的商品将日夜可达!”
顾宪成自然是在画饼,但是不妨碍众人憧憬。
越是商旅发达,越是知道道路的重要性。
松江府到吴淞口这点距离,就成了卡在松江棉布业脖子上的枷锁,极大的拉高了棉布的成本。
江南七府,都有自己产业群,很多产业还需要协调很多原料。
如果真的能建成铁路,那就能大大促进江南的产业发展。
顾宪成说道:
“江南的铁路,自然要掌握在江南人手里。”
“在下这些日子也打听了,京师经历了两次的融资,房山铁路和倭银公司,特别是倭银公司,几乎将京师的资金都吸空了。”
“按照协商的规定,直吴铁路会按照出资比例成立董事会,我们江南只要做出势在必得的样子,别人自然不会和我们竞争!”
在场众人纷纷点头。
顾宪成这套也算是阳谋了。
任何做过商业的人都知道,一家商行只有拥有管理权,才算是这家商行的主人。
这也是江南士绅对直吴铁路控制权势在必得的原因。
既然江南士绅如此财大气粗又志在必得,那和他们竞争又有什么意义呢?
反正拿不到直吴铁路公司的控制权。
而且出资人越多,那出资的总额就越多。
按照这类股份公司的分红规则,分红是按照出资比例来的。
那投资直吴铁路的收益就会很低。
计算起来也简单,房山铁路的总股本才三万银元,假设出资三百银元,就占有了百分之一的部分。
那房山铁路一年只要能盈利三千银元,这个股东就能分红三十银元。
那就是一年百分之十的收益率了。
可如果是直吴铁路,最终融资总股本达到三十万银元,那出资三百银元就只有千分之一的股份。
直吴铁路也不可能有十倍房山铁路的利润,那投资收益率就很低了。
如今京师遍地都是赚钱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