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万敬又问道:
“难道子霖兄准备让太子出钱?”
“?”
苏泽看向两位好友,原来自己在群臣中的形象就是这样?专门从皇室口袋里掏钱?
万敬这下子迷糊了,他问道:
“工部不出钱,陛下不出钱,太子不出钱,子霖兄被打哑谜了,这钱从哪里来?”
苏泽微笑说道:
“这笔钱可以从民间筹措。”
“什么,子霖兄要加税?这可万万不可!”
苏泽说道:“不是加税,是借。”
苏泽站起来说道:
“可以发行官府公债,从民间募资建造铁路。”
“等铁路建成之后,扣除每年的运营费用,剩余的收益用来还债。”
“当然,如果是这样,百姓还是很难购买公债,还需要官府担保,每年会按照回报率,回购固定数量的公债。”
“如此一来,等于官府向百姓借钱,可以将铁路建设的成本分担到多年。”
“而百姓也能从铁路公债中获得收益,这就是两难自解的办法。”
两名土木人都被苏泽一堆“股”“债”给绕晕了。
听来听去,还是要让百姓掏钱。
万敬问道:“子霖兄,真的可行吗?”
苏泽说道:
“事在人为,两位兄台回去工部,帮着苏某研究如何建造铁路就行,只要技术上没问题,苏某一定会竭力促成此事的!”
听说只要自己负责技术工作,傅顺和万敬都松了口气。
只要苏泽能将资金问题解决了,两人就是累死在工地上,也誓要将铁路修出来。
——
腊月十五。
年关将近,今年京师的过年气氛比往年更浓。
百姓这一年都赚到钱了,过年自然要消费消费,商店和集市也顾不得休息,将货物堆满了货架。
那些外地商人是又高兴又痛苦,他们一边忙着进货,赶在年前赚上一笔,一边又给家人带信,自己是没办法赶回老家过年了。
大同范氏的族长范宝贤揉了揉眼睛,看来他今年也回不了山西过年了。
这次范宝贤来京师,没有住在大同会馆,而是购下了大同会馆旁边一座三进的大宅,作为范氏在京师的落脚点。
以前范家人来京师,都是住在大同会馆内的,但是从去年以来,范氏发现,他们的业务越来越离不开京师了。
蔗酒要在京师的大宗粮食市场进货,草原的货物和山西的煤矿最终销售地点也是京师,就连票号的主要业务也在京师。
《商报》的报馆设在直沽,但是发行的部门在京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