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当时北疆的自然环境却好了起来。
科学化养殖,就是能提高产出,又能保持生态环境。
现在北疆的养殖业太落后了,基本上还处于靠天吃饭的水平上,对天灾没有任何抵御能力。
苏泽准备在九边附近那些内附大明的部落中,推广王三的“两舍”养殖技术。
同时苏泽还准备用【家庭种植毯】,培育更加高产的苜蓿和大豆品种。
这些九边附近的内附部落,本身也是接受汉化的草原人,等他们利用新的方法养殖赚到钱后,新技术自然就会向草原深处扩散。
能增产增收的技术,总有人愿意花力气学习的。
苏泽又抽出一封信,这是房山窑厂的张明远写给自己的信。
房山县令林秉正调任山西学政,负责山西吏科试,原本是要带张明远走的。
但是张明远还是选择留在房山县,继续负责玻璃窑厂。
继任的房山县令,自然也不会得罪张明远这个刷政绩的好下属,给了张明远最大的支持。
京畿周围的玻璃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玻璃窑厂的技术和规模优势还在,反而拉大了差距,成为京畿最大的玻璃厂。
张明远也是被逼着没办法了,这才向苏泽写信求援。
原因也很简单,前些日子的草原贸易摩擦,影响了碱的贸易,房山玻璃窑厂的碱不够用了。
没有碱,就没有办法烧制玻璃,张明远到处求援要寻找碱,但是现在整个京师都缺碱。
没办法,羊毛脱脂要碱,制造肥皂要碱,烧制玻璃需要碱。
碱已经成为京师产业的必要原料,价格日益走高,这一次的草原贸易波动,更是让所有需要用碱的工坊人心惶惶。
果然到了时候推广制碱法了。
苏泽使用【记忆香囊】,回忆过历史书上的制碱法,最早的工业制碱法叫做路布兰制碱法。
这个制碱法的过程其实很简单。
食盐和硫酸加热,得到盐酸和芒硝,芒硝混合石灰石和煤粉煅烧,就能得到纯碱。
如今这条制碱法上的原料也已经齐备。
硫酸是硫磺加热遇水生成的,大明的火药工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硫化物处理经验。
煤粉和石灰石,这都是采矿业的产品,正在蓬勃发展的水泥产业,就需要大量的石灰石。
房山就有煤矿和石灰矿,也有高温煅烧的技术。
不过这件事,还得是要让自己的好弟子小胖钧去做。
在制备盐酸酱油的时候,东宫的工坊积攒了化工经验,也拥有配套的设备。
苏泽将制碱法写下来,准备下次讲课的时候带去东宫,商议和太子合办制碱工坊的事情。
写完流程后,苏泽又想起了路布兰制碱法的历史。
路布兰是人名,这位法国化学家刚发明了制碱法的时候,本来是无人问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