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县丞又是县衙的二把手,可以接触到县衙的所有文档资料,也能方便帅嘉谟去查案子。
苏泽三言两语之间,又帮着阁老们解决了一个难题。
李春芳说道:
“不过这兴修太湖水利的事情,还是由子霖你上疏比较好。”
接着李春芳又说道:
“内阁承你一个人情。”
听到这里,苏泽立刻答应下来。
内阁的人情,这可不是普通的人情。
李春芳当众说出来,这就是给了苏泽政治许诺了,其他阁臣没有反对,那就是内阁集体的人情。
这可不是某一位阁老的人情那么简单。
但是苏泽出完了主意,却没有立刻离开。
众阁老疑惑的看着他。
苏泽说道:
“诸位阁老,其实嘉湖的事情,是我大明财政积弊的问题,就算是处理了一个闵清,日后还是有这样的问题。”
张居正看向苏泽道:
“苏子霖有什么要说的?”
苏泽说道:
“我大明财政,冠冕堂皇的说永不加赋,田税确实收的很低。”
“但是地方上的亏空,固然有官吏贪污所导致的,可同样有很多地方的亏空,是维持地方官府正常开支,但是大明财政根本就没有给地方衙门财政空间,但是上有所命下官又要执行,最后地方官府衙门只有两条路。”
“要么巧立名目,向民间征收苛捐杂税,用来维持县衙运行。”
“要么就四处拆借,截留拖欠府库国库的银子。”
张居正微微点头,苏泽说的问题,其实他也是思考过。
实际上,所谓“永不加赋”的承诺,不仅仅是地方,朝廷也会经常打破。
比如成祖朱棣征讨草原,在“永不加赋”的祖制下,是通过大量发行宝钞,再加上超额发放盐引等手段筹措的军饷。
再比如说土木堡之后的京师保卫战期间,京师朝廷也用过助捐的手段,向京师的权贵富商捐钱,开了国子监捐生的先河。
所谓永不加赋,不加的只是正税。
嘉靖皇帝兴修三大殿,征收的木料钱和助捐钱,可都是向地方摊派的。
但是朝廷有办法合法的打破“永不加赋”的承诺,地方官府就只能用黑色灰色手段来筹款了。
朝廷和地方财政上的激烈矛盾,地方承担了大量的基层事务,却没有得到足够的财政,从明清到民国,甚至苏泽穿越前,这问题都没有解决过。
可给地方太多的财权,其后果苏泽穿越前也已经暴雷了。
地方官府短视的刷政绩行为,又会让财政体系在崩溃的路上一路狂奔,反正政绩都是现任官员的,债务都是继任者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