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卿衙门中,也都是排行前列的。”
这名年轻的新晋经历官姓胡,名祯,是刚刚从京外调回京师的,刚听说被吏部分配到通政司,只觉得天都塌了下来。
吴绍祖和这位新晋胡经历算是同乡,他主动领着胡祯熟悉通政司衙门,讲解通政司的公务。
等到靠近通政使的公房前,吴绍祖突然压低声音说道:
“不过胡兄,咱们通政邮递司有一个禁忌。”
听到吴绍祖这个样子,胡祯全身一颤,难道通政司闹鬼?
不会吧,朝廷九卿衙门还能闹鬼不成?
吴绍祖说道:
“这个禁忌就是,凡是背后议论大银台的,都会被远派海外。”
“啊!?”
胡祯惊呼起来。
他刚刚从京外调回京师,都觉得和下凡渡劫一样,远派海外?这是什么恐怖故事!
要是这样,还不如留在京外当官,好歹不是离开大明啊!
吴绍祖紧接着笑了起来说道:“哈哈,这就是个传闻罢了,再说了,现在你想要远派海外,也没有位置啊!”
“请吴兄赐教?”
吴绍祖终于有了做前辈的机会,显摆说道:
“我大明在海外通政署,就只有朝鲜和南洋两座。”
“如今这两位主官都是刚刚到任,人员也都是齐全的,你想要外派海外都没有机会!”
听到这里,胡祯暂时放下心来。
但是刚刚是不是有人走过?
胡祯回头看了看,似乎看到人影走进了通政使的公房?
难道是错觉?
这通政司真是个邪门的地方。
通政使杨思忠在自己的公房坐下,拿起苏泽新上的奏疏。
这苏子霖果然走一步算三百步,这水晶宫博览会果然是早就计划好的,就是为了讨皇帝欢心。
这份奏疏定然会被通过,皇帝出席博览会,更是打响了水晶宫博览会的名声,提高了苏泽的政绩。
真是好手段啊!
杨思忠放下苏泽的奏疏,又想到刚刚在背后议论自己的经历官吴绍祖。
他翻开另一本奏疏,这是自己的好属下,南洋通政署主司张宣,在南下途中所写的一份奏疏。
张宣沿途南下南洋,船队停靠琉球后,给朝廷写了这份奏疏。
张宣在奏疏中介绍了琉球的形势。
琉球夹在大明和倭国之间,虽然保持对大明朝贡,但是局势并不乐观。
隆庆皇帝刚登基的时候,为了巩固和琉球的宗藩关系,册封琉球国主为琉球中山王。
但是倭国从五十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