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那干脆是新行业的工商业主,比如制皂业主,毛纺业主,制糖制酒业主。
杨思忠将他们定义为“工商新贵”。
这些人都是从产业和政策的改革中获得好处的人,甚至可以说都是从苏泽推动的技术变革中获得红利的人,他们显然亲近苏泽,支持苏泽的政策。
这些人还有一个特点,他们都是刚刚获得财富,所以家族的社会地位还比较低。
他们不像南直隶的工商业主,他们早已经通过联姻、捐赠书院供养子弟科举等方式获得政治地位了,不需要苏泽这套“四民道德”来提高政治地位了。
苏泽故意在奏疏中混淆了概念,支持商税的是京畿地区的工商新贵,比如南直隶的工商业主,就肯定不会支持征收商税的。
杨思忠突然想到了什么,苏泽的奏疏似乎也没有明确说明,要在哪里征收商税?
按理说,在北方最繁荣的京畿地区推动商税改革后,接下来不就是南直隶吗?
很显然苏泽并没有这个意思。
杨思忠想到了一种可能。
正如同京畿的一系列改革,让京师出现了“工商新贵”,苏泽是想要在其他经济不算发达的地区,也培养这些“工商新贵”吗?
这个猜想如同一道闪电,让杨思忠瞬间联系了起来。
是啊,看看这两年京畿地区的产业发展速度,如果将这些推广到北方其他省份呢?
如果苏泽真能培养出一支“工商新贵”势力,那他们是不是就能和南直隶的豪强对抗?
苏泽可以一次次上疏,扩大新吏和商税改革覆盖的省份,那最后总不能就剩下东南地区不纳商税吧?
杨思忠冷汗都要下来了。
别人是走一步看三步,苏泽是走一步看三十步。
这计划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从苏泽最早提出“四民道德”的时候?
又或者是苏泽帮着高拱推动实学的时候?
这份布局能力未免也太吓人了。
对了,还有通政邮递司的改革。
朝廷要增加对地方上的掌控力,必然要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保证政令能够传递到基层。
还有苏泽的《乐府新报》,这也是朝廷绕过地方豪强,直接和底层对话的最有效工具。
而苏泽刚刚通过通政邮递司,开始在全国铺设报纸销售网络。
太可怕了!
此子断不可为敌!
杨思忠坚定了想法,快步将苏泽的奏疏送到内阁。
——
杨思忠心中有未卜先知能力的苏泽,疑惑的看着系统。
他甚至怀疑系统是不是出问题了?
——【模拟开始】——
《请扩围吏科试并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