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的内政。
杨思忠也不得不承认,苏泽的办法确实不错。
朝鲜通政署一旦设立,大明朝廷就能清楚知道朝鲜的情况。
只是这通政署的主事人选?
这差事要常驻朝鲜,试问哪个京师官员愿意离开繁华的大明京师,去往朝鲜鸟不拉屎的王都?
但杨思忠想到了刚刚说自己坏话的冯学颜,他夹着奏疏走向内阁。
既然事关通政司,自己去递送奏疏,阁老们必然也要询问自己的意见。
到时候就推荐冯学颜好了。
——
杨思忠来到了内阁,却发现只有高拱和张居正两位阁老在。
向中书舍人打听,杨思忠才知道是城外的火炮工坊,造出了新式的炮弹,兵部邀请赵贞吉观摩试炮。
中书舍人说,新炮弹不是以往那种实心的铁弹,而是用木质托盘绑住的铁珠霰弹。
工部那边造炮的官员说,这种火炮是专门用来对付近距离冲锋的士兵的。
炮弹发射后,就会如同天女散花一样飞射出去,炮口射程范围内人畜皆伤,杀伤力大的惊人。
杨思忠不懂军事,但是听完中书舍人的描述,也知道这是一种强大的火器。
据说等兵部验收合格,这些炮弹就会送到大同,送到东胜卫的棱堡中。
杨思忠夹着苏泽的奏疏,走入内阁中,将苏泽的奏疏递给了次辅高拱。
高拱看完了奏疏,提笔写下了赞同的意见。
张居正看完后也同样写下了赞同意见。
两人都是政治高手,明白苏泽的奏疏是为了更好的控制朝鲜。
而随着大明逐步开海,高拱张居正这些有识之士,都看到了海洋的重要性。
那作为大明海陆屏障的朝鲜,确实需要加强控制了。
等两位阁老批完,高拱向杨思忠问道:
“杨大人,通政司内可有得力人才,能苏子霖奏疏中重任的?”
杨思忠立刻说道:
“右通议冯学颜,机敏谨慎,熟悉通政司事务,可以派往朝鲜。”
高拱捏着胡子,回忆起这位新晋升的右通议,将他的名字记在心里。
按照苏泽的奏疏,这朝鲜通政署的主司,只需要五品就可以了,而这个级别的官员,是不需要廷推的,只需要吏部文选司定下人选就行了。
高拱又说道:“烦劳杨大人送入宫内了。”
杨思忠又拿着票拟后的奏疏,亲自送到了司礼监。
司礼监最近的氛围有些紧张。
作为消息灵通的通政使,杨思忠清楚这是司礼监三巨头,为了争夺下西洋舰队的正使,展开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