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奥斯曼远征马六甲,这件事在他穿越前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
为了垄断香料贸易,奥斯曼人和葡萄牙人展开了一系列的战争。
而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除了这里是南洋最重要的海运枢纽外,也因为马六甲附近有大量香料种植园.
而满剌加王国本身也属于曼陀罗体系的一部分,它身处南洋,受到大明的影响,向大明朝贡的同时,满剌加王国又是一个信奉某教的国家,同时也向奥斯曼称臣。
满剌加亡国的时候,国王跑去了大明告状,王子则跑去了奥斯曼帝国。
所以奥斯曼帝国同样掌握了满剌加王国的“宣称”。
而这一次,塞利姆二世更是发现了“红茶”这个神奇的东方商品,打通东方贸易航线的想法更加强烈。
苏泽也没想到,自己提议再下西洋,就撞上了这样的好处,遇到了葡萄牙人和奥斯曼人两败俱伤。
这样一来,明年就可以再议二下西洋了。
苏泽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所以在七月最后一天,他给通政司带来了“惊喜”。
“《驿路改革疏》?”
通政司掌管“传达帝命、通达下情、关防诸司出入公文、奏报四方臣民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
驿站系统也是通政司控制的,所以苏泽拿出了这份《驿路改革疏》。
杨思忠看完这份奏疏后,更加头痛了。
顾名思义,这是一封直指驿站体系改革的奏疏。
苏泽开宗明义,将驿路的事情提高了一个高度。
“置邮传命,乃王政之纲;驿路畅通,实国脉所系。”
苏泽对驿站体系的改革,其实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
一是严勘合之制,杜滥索之门。
苏泽在奏疏中说明,京师附近的驿站,在都察院御史的监督下,已经恢复了原本的秩序。
驿站接待的人员数量大幅度下降,紧急军情传递的效率大大提高,以往京师附近驿站无关人等占用驿站的情况大幅度改善。
但是苏泽也在奏疏中说,“通邮远行,也是百姓之需”。
以往官驿淤塞,一方面是勘合管理不严格,大量闲杂人等占用朝廷资源。
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京师周围确实有这样的人口流动需要。
仅仅是将这些人驱逐出官驿,并不能解决问题,他们同样也是大明的子民,露宿街头或者被路匪打劫,那也是大明的子民受害。
所以苏泽提出要“开办民驿”。
苏泽建议,在运输业务繁忙的地区,可以由官府开办“递运所”。
递运所专门负责运输商货,可以招募地方卫所的官兵押运。
在要紧的官驿边上,也可以建立民驿站,由地方臬司衙门负责管理,民驿站不需要勘合,只需要地方官府开具的身份证明就可以投宿,但是要按照行情交纳住宿钱。
“递运所”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