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三说道:
“这匹马适合当种马,选身体结实的母马配种,只需要三年时间就能上战场了。”
“三年?”
王三说道:
“三年是最低的数字,最好是在一两岁的时候骟马,阉完后再在草场上训个两三年,合计养上五年,这样才是最合格的骑兵战马。”
苏泽这下子明白,为什么合格的战马这么难培养了。
投入周期长,但是回本的时间太长。
如同王三所说,合格战马的培养周期是五年,也就是说新马场五年内都别想要有产出。
而养马的成本很高,唐代养马的标准是每天是藁(禾秆)一围、粟一斗、盐六勺,乳者(带小马驹的母马)倍之。
而且唐代还发明了半游牧的养马方法,也就是在冬天的时候在马厩内养马,开春牧草长出来以后再放到马场上去养。
这样的战马过冬不掉膘,又能在马场上奔跑不丧失野性,同时也比完全用马厩饲养节省饲料的费用。
所以战马这种东西,就没办法民间养,只有国家大力投入才行。
看完王三漏了一手,苏泽灵机一动,向他问道:
“王百户,你可愿意为朝廷养马?”
王三疑惑的说道:
“苏翰林,我不是就在给朝廷养马吗?”
苏泽摇头说道:
“不是养这点,是养一整个马场的马。”
王三想到了苏泽的名声,大概想到了苏泽要做的事情,呼吸也急促起来。
他连忙说道:
“下官愿意!”
苏泽微微点头,又夸赞了王三几句,领着妻子离开了养象所。
接下来要去的是城外的白糖工坊。
苏泽没想到的是,国舅李文全竟然也在工坊内。
见到苏泽,李文全连忙迎接上来,苏泽疑惑的说道:
“世子,你怎么还没回莱州?”
李文全说道:“苏翰林,我还是不放心白糖工坊,所以才亲自盯着。”
李文全和父亲武清伯关系不睦,但父子两人的性格其实非常相似。
听说武清伯李伟自从得了太子赏赐的土豆后,就一直泡在城外田庄里。
上月这一批土豆丰收,听说太子高价收购了这批土豆,让武清伯李伟大赚一笔。
京师内也开始流行土豆制作的菜肴,土豆的种苗在京师炒成了高价。
而这位武清伯世子,从莱州运来了一批交趾糖后,也不放心苏泽所说的提纯白糖技术,非要亲自看到白糖出锅才肯回去。
“出糖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