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橙色道具:记忆宫殿香囊 (2/6)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bsp;  反正是隐姓埋名,沈敬干脆来了一个“大隐隐于市”,直接留在了京师。

    一百两银子,在老家可以置办一大块田产了。

    但是在京师,这点银子根本就不经用。

    在花天酒地的过了半个月后,沈敬也感受到了钱匣渐空的压力。

    思来想去,他决定去投稿。

    《君子报》不行,苏泽的《乐府新报》也不行。

    沈敬选了《新乐府报》。

    《新乐府报》的投稿方式很神秘,只要将写好的稿子,在稿件上写上自己的住址,投入城郊的一座破寺的功德箱里,三日内就会得到回应。

    如果被录用,稿费会扔入投稿人家里。

    如果被拒稿,稿子也会被退还。

    前些日子缉私御史抓盗版的时候,也瞄上过《新乐府报》。

    但是巡捕营盯梢了半天,也没搞清楚功德箱里的稿子怎么被取走的。

    这件事都已经成了京师流传的志怪故事了,坊间都传是鬼神在办报。

    沈敬不信鬼神,他认为新乐府报是个组织严密的报馆,那破寺估计有什么障眼法。

    可沈敬自信满满的稿子,却被《新乐府报》给拒稿了!

    沈敬又连续给几家小报投稿,结果都是一样。

    这下子让沈敬破了防,于是他决定用剩下的钱买印刷设备,自己印刷出版贩卖!

    可沈敬也是倒霉,接手了一家印刷盗版书的印刷坊,正好被巡捕营找上门来。

    面对前任主人留下的罚款,沈敬心一横说道:

    “几位巡捕大爷,我有重要的事情向御史禀告!”

    ——

    京郊,楞严寺。

    一身粗布衣服的何心隐,正在招待几名泰州学派同道。

    明代思想界的特点,就是创始人死后,学派必然会分裂。

    王阳明如此,王艮也是如此。

    王艮死后,泰州学派也开始分裂。

    比如赵贞吉这些在朝的信徒,在治学态度上日益保守,开始向阳明心学甚至程朱理学靠拢。

    赵贞吉推崇的泰州学派,主张的是“敬”。

    主张在日用之道中,收敛自我,在“克己”这个前提下入世。

    但是在何心隐看来,这一套不过是宋儒克己复礼那一套换皮,根本就不是王泰州的初衷了。

    甚至在泰州学派中,在世师徒也有分歧。

    比如何心隐的师父颜钧还在世,颜钧提倡“友”,热衷于在地方上发展结社。

    何心隐早期也搞过结社,甚至拿自己宗族做过社会实践,但是结果并不理想,于是何心隐也改变了思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deshoutishidamingzhaoting/read/97/45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