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堂堂连载 (3/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万化已经入了詹事府,但是没加太子讲官,这一次也被隆庆皇帝特旨加了太子讲官的差事。

    但是和沈一贯不同,罗万化却上书皇帝,陈述自己目前主要精力还在编写《帝鉴图说》上,希望早日成书,编成这部教导太子的教材,请辞太子讲官的职位。

    隆庆皇帝很满意罗万化治学的态度,又命令他上陈《帝鉴图说》的初稿。

    看完之后隆庆皇帝更是满意,又下旨嘉奖了罗万化和整个《帝鉴图说》编纂组,升罗万化为右春坊右中允,官位也追上了苏泽。

    至于苏泽,鉴于他入仕半年,升职速度已经太过骇人,隆庆皇帝没有直接给他奖励。

    内阁首辅,《乐府新报》总裁官李春芳上书,由于《乐府新报》增设版面,报馆的工作量大增,请求在报馆增设两名副总编官,由翰林院官或庶吉士充任。

    隆庆皇帝直接批准了李春芳的奏疏,而这个消息传到了翰林院,也立刻引起了翰林院的轰动。

    翰林院是清贵,但是也有苦熬几十年不得出头的老翰林。

    而通过苏泽的例子,聪明人也明白,想要出头,必须要让皇帝和大臣记住你,也就是所谓的简在帝心。

    跟着苏泽混的同年,罗万化和沈一贯都得到了好处,迈出了很多老翰林几年都迈不出的关键一步。

    《乐府新报》的发行量越来越大,在京师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据说皇帝和内阁辅臣,京师大小九卿每天都会读一读《乐府新报》,皇太子更是报纸的忠实拥趸。

    能够成为这个副总编官,说不定就能被这些大人物们记住。

    当然,对于那些翰林官员来说,这个副总编官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但是对苏泽同年的那些庶吉士来说,看到沈一贯这个直接跨过馆选考试,直接授官翰林的例子在这里,众人也开始纷纷找到沈一贯或者罗万化托关系,要想要挤进报馆中。

    而这一切,就是皇帝和内阁,对苏泽的“奖励”。

    新设的两个副总编官,和苏泽就有了上下级关系,报馆这个虚设的机构,开始向实体机构转化。

    报纸本身就是影响力巨大的工具,苏泽现在有经费有人员,日后朝堂上出现一个“新报系”的政治势力大有可能。

    苏泽看着雪花般的拜帖,最后从中选择了两名同年,分别是祖籍山西大同的王家屏,和祖籍江西南昌的张位。

    原因自然也是很简单,这两人也都是在万历年入阁,担任过内阁首辅的人。

    王家屏三十一岁,是个有点虚胖的高大书生,也许是祖籍山西的缘故,为人直率急躁,但是一口山西口音浓重,在同年中名声一般。

    张位二十九岁,性格比王家屏还急进,而且是新科进士中,少数对军事非常感兴趣的庶吉士,经常在翰林院大谈军事,也被同年视作怪人。

    沈一贯和两人交往不多,也不知道为什么苏泽选中这两个人,但是他现在已经对苏泽彻底拜服了,既然能被苏子霖看中,必然有过人之处。

    罗万化和王家屏意外的投缘,两人都对编纂《帝鉴图说》十分上心,苏泽干脆就将王家屏交给罗万化,《帝鉴图说》如果早日完工,他这个首倡者和挂名编官,也能得到了不小的好处。

    苏泽将《乐府新报》第一版的邸报要闻板块交给王家屏,让他负责甄选邸报上的要闻。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deshoutishidamingzhaoting/read/97/454.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