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狠劲:“许成军目无尊长!对诺奖得主格拉斯出言不逊,称西方现代派是‘无根之木’,拒绝交流态度傲慢,实为复旦之耻!”
落款处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爱国者”,却没留真名。
在《译林》因刊登《尼罗河上的惨案》引发争议、冯至等学者公开批评“西方通俗文学泛滥”的背景下。
这套说辞,竟然在当时立住了脚。
好你个“保守派”的许成军!
消息像泼了油的火,半天就烧遍了校园。
中文系的走廊里,有人故意压低声音议论:“听说许成军跟格拉斯吵起来了,说人家的《铁皮鼓》是‘荒诞无稽’,还把西方文学贬得一文不值——这不是破坏中外交流吗?”
早看你丫的不顺眼了,就你丫的火?
搞什么《浪潮》像模像样的!
你当特么你是曹子建?
天下文骚,你独占八斗?
外语系的部分学生更激动。
他们现场见到了许成军的讲座,有个女生攥着《铁皮鼓》译本,红着眼眶跟同学说:“格拉斯先生那么真诚,他怎么能那么刻薄?还说我们学西方文学是‘崇洋媚外’,这不是打我们的脸吗?”
有学生不解:“他怎么打脸的?”
“许成军刻薄寡恩!人家诺奖获得者来中国进行西方先进理论普及,他还玩民族大义那一套!搞得格拉斯扫兴!张威廉先生都不愿意翻译她的对话!”
更离谱的流言在暗处发酵。
有人说许成军“追求美国留学生艾莉丝被拒,怀恨在心才敌视西方”,添油加醋描述他“当场对艾莉丝恶语相向,连人家的裙子都嫌‘伤风败俗’”。
更有甚者,表明了西方“Angela”艾莉丝本应收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护。
这是中西方交流的使者!
竟被许成军伙同室友无礼对待!这是非礼!
还有人翻出他的宋代文学论文,说他“满脑子都是故纸堆,见不得半点现代思想,早晚要被时代淘汰”。
甚至有外校学生写信到复旦中文系,质问“为何纵容这样的‘保守派’,阻碍中外文学对话”。
当许成军听人讲的时候,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帮狗娘样的现在就玩这一出了?
还差点意思~
再练练。
学学用“青岛用了一百年的德国地下工程”“美国霸气护照”“日本小孩夏令营”这些故事绑架一代人。
现在公知水平还不高嘛~
“逢西必捧、逢中必踩”还没练到家啦~
这股风很快刮出校园,飘进了魔都作协的会议室。
茹智鹃拿着刚收到的读者来信,满脸愕然:“这信里说许成军‘闭关锁国’,还说他‘骂格拉斯是文化侵略者’——这跟我那天看到的根本不一样!成军明明是在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