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特邀请魔都的作家在讲座后进行一次沙龙。
许成军也被邀请在列。
他本来不想来。
但是在讲座过程中一些事确实让他憋屈的难受。
但是在某个时刻却又无奈的难受。
格拉斯的讲座进行到后半程。
当有复旦学生问到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时。
话题又绕回“中国现代文学的突围路径”时。
其实这时。
许成军就已经不是很想听了。
他闭着眼睛都能知道讲座的内容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也知道底下坐着的学生会是个什么反应。
70年代末,我们和西方世界的差距显而易见,或者说存在的差距让在场的每一人生不出一丝觉得中国有希望超越西方的心思。
尤其是在文化领域,这种崇洋媚外的风气更加严重。
别说一个获得诺贝尔学奖的外国人!联邦德国人!
站到了面前。
问题是卢心华问的:“中国文学远远落后于世界文学,您对中国文学的看法是什么?”
他为自己获得的发言机会感到窃喜,更为自己有机会能直接跟西方诺奖获得者对话而骄傲。
至于中国文学?
伤痕累累的旧青花瓷瓶子罢了?
他的《伤痕》能让一个流派叫“伤痕”。
在他眼里他和下面坐着的这帮人不一样,他在追逐更加先进、文明、自由的文学世界!
这一刻,他觉得自己和东洋某国一样,实现了“脱亚入欧”!
至于贬低自己的国家?
拜托!那不叫贬低!那叫说实话!
呵!
卢心华蔑视地看了看周围,他是成名作家,年轻一代的第一人!
瞄到了许成军,他撇撇嘴,沽名钓誉之徒。
格拉斯听完翻译深深的看了看眼前的年轻人。
他年轻时候比所有人都有精神信仰,他信仰的是“纳粹小队”,但是任何时候他都是爱他的国家,他看不起这种人。
但是在他眼里,或者说在整个西方眼里,中国文学确实是不行。
他们——
只有古典文学。
格拉斯忽然抬手敲了敲黑板上“西方现代派”几个粉笔字,语气带着过来人的笃定。
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观点,却在许成军心里划开一道尖锐的裂口。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