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君特・格拉斯 (4/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bsp;  “奥斯卡敲着鼓拒绝长大,不是任性,是他不想变成炸教堂的人不想变成‘会骗人的大人’。文学就是这样,让我们在孩子的眼睛里,守住不想变成的自己。”

    这话让台下松了口气,刚才提问的男生点点头,在笔记本上抄下“奥斯卡=英子”。

    提问环节一开启,教室立刻举起一片手。

    罗络第一个站起来:“张先生,麻烦您问格拉斯先生,他笔下的‘怪诞’,和里尔克诗歌里的‘孤独’有什么不同?我译里尔克时,总觉得他的孤独是‘安静的’,而格拉斯的怪诞是‘吵闹的’。”

    格拉斯听完,笑着回应文:“里尔克的孤独是‘向内的’,像教堂的钟声,自己跟自己对话;

    我的怪诞是‘向外的’,像奥斯卡的鼓,要敲给所有人听——但我们都想让读者听见,历史不该被忘记的声音。”

    就在这时,许成军举起了手。

    没办法,他也不想举的~

    它属于提前被组织上安排的托儿!

    好在他听懂了格拉斯讲的是什么。

    虽然许成军不喜欢用流派归属,但是流派确实能辅助人做一些判断。

    从流派看。

    君特格拉斯在西方文学中没有绝对单一的流派归属,而是以“批判现实主义为根基,融合现代主义多种手法”的跨流派作家。

    核心可归为“魔幻现实主义”与“德国战后批判文学”的交叉范畴。

    同时兼具“荒诞派”与“社会批判文学”的特质。

    所以对待他的作品就很好的能做出一些判断。

    他没像其他人那样托张威联翻译,而是直接用流利的英语开口:“格拉斯先生,我想补充您刚才的观点。您说‘怪诞是向外的鼓’,

    这让我想起鲁迅的《狂人日记》——狂人说‘吃人’,不是真的吃人,是用‘疯话’敲醒麻木的人;

    您的奥斯卡敲鼓,是用‘拒绝长大’敲醒遗忘历史的人。

    两者都用‘看似反常’的方式,说最清醒的话。但不同的是,鲁迅的‘疯’里藏着绝望,您的‘怪诞’里藏着希望。

    奥斯卡最后还是选择面对成人世界,就像德国最后还是选择面对二战的历史。”

    这话让教室瞬间静了。

    听懂的都在思考许成军说的话,比如王远华此时就沉默了。

    听不懂的学生们看着张威联。

    希望听到复旦这个明星作家有什么样的高见!

    张威联先生手里的笔停在纸上,抬头看向许成军,眼里满是惊讶。

    这个年轻人不仅英语流利,还能把鲁迅和格拉斯的创作逻辑勾连起来,这是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的底子。

    许成军要知道一时间估计也是扶额颔首。

    绕不出比较文学的圈子了是吧?

    张威联低声询问旁边的翻译:“这是谁?”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时代1979!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deshidai19790/read/97/19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