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八音盒》 (5/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1979年秋末,巨鹿路675号《沪上文学》编辑部里,烟卷的余味混着油墨香绕满屋子。

    理论组组长周杰人把一摞手稿推到桌中央,封面用铅笔写着《八音盒》,右下角是许成军的签名。

    这是茹智娟上周从复旦借来的未刊稿,特意让编辑部先“把把关”。

    “你们先读读这段。”

    周杰人指着手稿里“陈招娣拆八音盒”的段落“红旗机械厂的劳资科干事,帮父亲收拾旧物时发现铁皮八音盒,拆开底座竟找出日军通行证——这情节,真敢写,也真感想!”

    主编李子运端着搪瓷杯凑过来,眉头渐渐舒展:“许成军这小子,总能把大时代的事装进小物件里。你看《红绸》用‘木梳’串起战场与故乡,这《八音盒》又用‘铁皮盒子’装着历史秘密。”

    “你是没听说他那投给《希望》的,巴老都做不住了。”

    “可现在文坛不缺‘实在’,缺的是‘会讲故事’!”

    周杰人把烟蒂摁进烟灰缸,语气里带着点恨铁不成钢,“上个月看篇知青稿,作者学马尔克斯的‘魔幻’,写‘村口老槐树流血’,可连‘魔幻现实主义’的根都没摸着,全是照译本抄的皮毛!许成军咋不这么干?”

    他狠狠地拍了下桌子,“这才是学技巧,不是学花架子!”

    李子运笑着点头,随手翻到手稿里“父女对峙”的段落:“你看这段,陈建国坦白‘为救母亲当维持会文书’,没卖惨,没辩解,就说‘怕女儿看不起’。

    许成军太懂人心了。现在不少作家写‘历史问题’,要么把人写成‘完美受害者’,要么写成‘十恶不赦’,可他偏写‘被迫犯错的普通人’,这才是真样子。”

    “可不是嘛!”

    周杰人忽然叹气,敲了敲手稿封面,“这稿子还没发表,茹智娟就催了三回。”

本章完

我的时代1979!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deshidai19790/read/97/19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