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商君看着许成军低头标注的侧脸。
妈的!
先生当初破格收许成军当研究生,真是——
太有眼光了!
这小子的学术底子,怕是用不了多久,就能追上甚至超过他们这些师兄了。
卷的朱邦薇这一个月都不怎么来这边了!
浪潮文学社倒是天天跑,按她的话:成军,我给你当好指导老师,回头我的课记得帮我上了!
论文不行加个我名!
“成军,宋代学术史文献你梳理的给我看一下,我参照一下。”
许成军头也不抬的递过去一个本子。
上面写着:
30-40年代奠基性著作: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戏曲研究的范式之作)、陈寅恪关于宋代文学与文化的散论(体现“文史互证”的治学路径);
50-70年代代表性成果:程千帆《古诗考索》中涉及宋诗的章节(延续朴学传统的文本分析)、朱冬润《陆游传》(示范“以诗证史、以史解诗”的传记研究法)——
晚上,许成军的最新论文已经完成。
自从发表后,章培横算是盯上了他。
论文催命似的要。
真—章扒皮!
不过好在许成军在梳理完宋代文学资料后,做这方面的研究轻车熟路。
不说三五天一篇论文,但是半个月做一些产出确实是有。
看的复旦的老教授们、大师们连连称赞,纷纷表示:“成军同志在宋代文学研究上,很有潜力,需要逼一逼,说不定复旦也能出一个陈寅格和王国维!”
别闹了,大师!
北大以外,研究宋代文学最有权威的是个熟人——
王水照。
他1960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后进入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78年3月调入复旦任教。
他在宋代文学研究方面成果丰硕,著有《宋代散文选注》《苏轼传》《苏轼选集》《唐宋文学论集》等专著。
提出的“宋型文化”“文学群体”“文化性格”“破体为文”以及“中唐--北宋枢纽论”等命题,产生了较广泛的学术影响。
自从,许成军宋代文学研究自称体系、独具一格的研究方式逐渐出现苗头。
王水照更是后悔没强行收下这个“高徒”!
但是俩人倒也算亦师亦友,经常私下里一起讨论宋代文学。
许成军的很多观点其实给王水照以启发,王水照对于宋代文学的典籍的熟稔程度又让许成军更快的做好这个时代的文献搜集工作。
可以说是相辅相成。
不过发表后,确实在上海乃至全国文学界确实掀起了研究提拔文学的风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