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理想与理想、首发 (6/6)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上。

    两个年轻的身影依偎在一起,他们的理想交织着,像晚风里的浪潮,既藏着文学的热望,也盛着爱情的美好,正朝着充满希望的未来,慢慢流淌。

    佳人如期,棣棠灼灼。

    我立河湄,佩玉锵鸣。

    未见姝影,心焉忡忡。

    风拂蘅芜,露湿青衿。

    佳人如期,鸳鸯在梁。

    我携彤管,言念君子。

    既见姝来,笑靥清扬。

    援我素手,暖透寒凉。

    佳人如期,葛藟萦之。

    我陈酒醴,以宴嘉宾。

    鼓瑟吹笙,和乐且湛。

    执子之契,永结同心。

    (原)

    ——

    1979年十月初二,合肥安庆路 161号的清明杂志社小楼里,连窗棂缝里都飘着油墨香。

    二楼编辑部的木门敞开着,昏黄的白炽灯把满室的忙碌照得透亮。

    长条木桌上堆着刚从印刷厂送来的《清明》创刊号样刊,封面“清明”二字的魏碑体在灯光下泛着哑光,红绸意象的手绘插图被摩挲得边角发软。

    墙根处立着卷成筒的宣传海报,“十月初三全国首发”的宋体字用红漆刷得醒目。

    几个搪瓷杯里的茶早凉了,杯底沉着没泡开的茶梗,却没人顾得上添水。

    “老陈!最后一版样刊核对完了,你再过目下!”

    副主编严震举着本样刊,踩着木楼梯上来,军绿色的中山装领口沾着点印刷墨渍,他是安徽诗坛的老人,这次不仅要负责创刊号的诗歌栏目,还得盯着海报张贴的事。

    “印刷厂那边说,加印的五千册已经装车了,明天一早能送到合肥各个新华书店,外地的邮局代售点也都发了货单。”

    主编陈登科正趴在桌前,用红铅笔在分发名单上勾划,他是从部队转业的老作家,手上还留着早年打仗时的伤疤,此刻却对着密密麻麻的地址格外细致:“华师、复旦、北大、南开这些学校的中文系得单独寄,附上手写的信,客气点——

    这些高校的老师学生,是咱们《清明》要争取的读者。还有作协系统,从京城作协到沪上作协,每处都得有,别漏了冯沐先生那里,他之前还问过创刊号的进度。”

    “知道啦!”

本章完

我的时代1979!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deshidai19790/read/97/19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