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暴富、名家序言与讲座(序言发单章) (1/6)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许成军翻开吕树的日记,纸页已经泛黄,边角卷得像波浪,有几页还沾着泥点。

    其中一页写着:“1977年6月12日,收麦时摔了镰刀,队长说‘麦倒了能扶,人倒了得自己爬’——今天写了首诗,叫《麦芒》,想把队长的话写进去。”

    许成军指着这句,抬头问:“你觉得文学该怎么写‘苦难’?比如你摔镰刀的事,要是写成诗,会侧重写事件带来的疼痛感,还是写队长的话?”

    吕树愣了愣,随即握紧拳头:“我想写队长的话!疼是一时的,但‘人得自己爬’这句话,我记到现在。就像您写的《谷仓》,没写知青多苦,只写老栓数粮票的样子,可我读的时候,却很感动。”

    这话让教室静了半秒。

    周海波刚要说话,教室门又被推开,一个穿军装样式外套的男生走进来,是物理系的张磊,手里攥着几页稿纸,上面画着不少机械图。

    “抱歉来晚了,”

    他把稿纸往桌上一放,“我写了篇军工题材的,叫《机床》,讲我爷爷在兵工厂的事。他说 1958年造机床时,三天三夜没合眼,就为了赶在国庆前造出第一台。”

    李继海这时提着粥回来,听见“兵工厂”三个字,脚步顿了顿。

    他是老三届知青,插队时在军工厂当过临时工,最懂这份感情。

    “你爷爷现在还在厂里吗?”

    李继海把粥分给众人,搪瓷缸碰撞的声音脆生生的,“我当年在东北兵工厂,见过老师傅为了个零件,用锉刀锉到半夜。”

    张磊眼睛一亮:“在!他现在还跟机床打交道!我写这篇,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那些机床不是铁疙瘩,是老一辈的命。”

    许成军接过稿纸,看到里面有句:“机床的齿轮转了五十年,爷爷的手也磨出了茧,可他说‘齿轮不停,国家就不会停’。”

    许成军抬头时,正好对上苏曼舒的目光。

    她刚从外面进来,手里拿着个暖水瓶,是特意去食堂打热水的,见张磊说得激动,悄悄把热水倒在搪瓷缸里递过去。

    下一场面试,进来个扎麻花辫的女生,是外语系的徐芊,手里抱着本《外国文学动态》,里面夹着张自己译的聂鲁达的诗。

    “我想加入文学社,”

    她把译稿放在桌上,很自信,“我觉得咱们不能只写中国的事,也该看看外国的诗——比如聂鲁达的‘爱情太短,遗忘太长’”

    胡芝皱了皱眉:“咱们文学社的宗旨是‘记录中国浪潮’,译外国诗会不会偏了?”

    徐芊刚要反驳,许成军先开口了:“不偏。1979年的浪潮,本来就包括打开眼界,你译的聂鲁达,要是能结合咱们的生活自己也写写,比如把‘爱情’改成‘乡愁’,说不定更有味道。”

    他拿起红铅笔,在译稿上划了句:“‘你像我的灵魂,一只梦的蝴蝶’,要是写成‘你像我的故乡,一片飘雪的麦场’,是不是更贴咱们的日子?”

    徐璐眼睛瞬间亮了,赶紧掏出钢笔记录:“对!我怎么没想到!去年我插队时,雪落在麦场上的样子,就是这样的!”

    最有意思的是下午的面试。

    中文系大三的陈军突然闯进来,手里攥着本《沪上文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时代1979!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deshidai19790/read/97/19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