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给浪潮文学社的新诗和影响 (6/6)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

    “今天一共收了多少分报名表?”

    “到最后将近400份了!”

    “我去,那我们不是很成功了!”

    “包的啊!”许成军的口头禅已经被201宿舍的室友们学的非常彻底。

    等许成军进门第一时间,没有问林一民等人招新情况,而是直接叫上众人跑到食堂,打了好几份肉菜,吃了个肚圆,吃饭的时候,几人也将招新情况和许成军大致说了一下,一听400多份的报名表,许成军也是惊讶的不行。

    这还挺成功?

    至少比他预料的强了很多。

    回到寝室,几人开始翻起了报名表,进行了第一轮的初筛,不少人还夹附了自己的作品,或是诗歌、散文、等。

    一轮看下来还发现了不少眼熟的名字。

    林薇、陈阳、徐璐、陈商君

    师兄是硬凑啊!

    他一直惦记着的经济学许得民也在其中,除此之外,还看到了79经济系的吴伸元和77级的张伟为。

    这都是未来的名人,酌情可以考虑纳入其中。

    还有不少名字也眼熟,但是对不上号,也就此作罢。

    从400多份报名表中初筛出一大半,这年代能考上复旦且还对文学感兴趣的,确实还都有点东西。

    趁着这功夫,许成军也和201讨论了一下浪潮文学社创社的核心原则:“小而精”。

    重创作与传播避免设置复杂层级,以创作产出为核心,机构分“决策层-执行层-顾问层”,全员参与创作,无纯粹行政岗。

    决策层5人。

    许成军作为第一任社长,副社长林一民可以考虑,但是也不是第一年,大一新生还是底子薄一些。

    负责定文学社宗旨、对接校团委\/校外资源、牵头重大活动、文学创作统筹、多元视角整合。

    执行层分4个部门,创作部、编辑部、联络部、组织部,全员兼职,每个部门8-10人。

    顾问层,在许成军设想里可以分为校外顾问组和校内顾问组。

    这就看许成军和学校各显神通了,校内不说,校外的,在李晓琳来的时候,许成军是和李晓琳提了一嘴,让这《收获》的未来掌门人来当一下顾问。

    李晓琳有些意动,毕竟也就是挂名,适当提供资源,和许成军画的“饼”比起来还是小儿科。

本章完

我的时代1979!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deshidai19790/read/97/19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