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给浪潮文学社的新诗和影响 (4/6)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bsp;  招新现场的火爆远超预期。

    前期的物料宣传早已铺满校园。

    各栋宿舍楼下的公告栏都贴了招新海报,上面印着许成军的大名和作品名录。

    这是程永欣的馊主意。

    本来还想画许成军的大头像,但是许成军觉得胡芝画的像死刑犯自画像,急忙叫停。

    他文艺但不疯。

    当不了梵高。

    反对部分有效,自画像没被采纳。

    但是名字和作品名录都被继续采用。

    广播台从早间新闻开始,每隔一小时就播一次招新通知,最后还会念一段《浪潮》的诗句,“让我凝望你的诸相\/海上的潮不停地上演\/腾跃、至巅、崩解、糅合、消弭”的句子,让整个校园都浸在文学的“温柔”里。

    可能是温柔吧?

    林一民都想哭,他提出让许成军给浪潮文学社写首诗。

    谁知道他给出个这么个玩意!

    好不好?

    挺好!

    但你温柔点行不行!别那么暗黑系好不好!

    到了中期宣讲环节,林一民、周海波带着社团骨干分成三组,往各系教学楼跑。

    他们刚到中文系的阶梯教室,里面就坐满了人,连窗台和过道都挤着学生。

    林一民站在讲台上,身后的黑板写着“浪潮文学社——以笔为剑,以文为帆”,他刚拿出《浪潮》的诗稿,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

    林一民清了清嗓子,声音带着点激动,这是他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次活动,至少到现在为止是,按照目前的声势,浪潮文学社将把他的名字和复旦绑在一起。

    “文学不是象牙塔里的摆设,是藏在生活里的光。哪怕是村口的老槐树、灶膛里的火苗,都能写成诗。我们社团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光聚起来,让更多人看到文学的力量!”

    台下的学生们听得格外认真,历史系大三的张岚举着手提问:“林同学!社团会组织采风吗?我老家在苏北农村,想把村里的故事写下来,说不定能像许成军的《谷仓》一样,写出真实的农村生活!”

    “当然会!”

    周海波在一旁接话,他手里攥着厚厚的报名表,脸上带着笑,“我们已经计划好了,下个月就去松江农村采风,到时候许成军同志也会一起去,帮我们指导稿子!现在报名,就能赶上这次活动!”

    一旁的周永欣小声地问胡芝:“咱啥时候有采风活动了?”

    胡芝撇撇嘴:“一分钟之前。”

    “靠!”

    这话一出,教室里的气氛更热烈了。

    学生们纷纷涌到讲台前领报名表,钢笔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和着窗外的蝉鸣,成了最动听的声音。

    周海波忙着给大家发笔,额角的汗滴在报名表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时代1979!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deshidai19790/read/97/19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