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新人奖和招新 (4/6)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

    “但是,《试衣镜》有机会获得今年的全国优秀短篇,我们也为你正在协调。”

    “那感情好啊!”

    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奖的评选机制已经非常健全,提名通知方式主要依托“群众推荐+编辑部初筛+专家评议”的闭环流程。

    1979年全年,以《人民文学》为核心渠道进行群众推荐,读者通过邮寄信件、填写刊物附发的“推荐意见表”提名作品。

    而据李晓琳了解,《试衣镜》已经因为《收获》刊发后的社会热度,被大量读者推荐至《人民文学》编辑部。

    获奖机会极大!

    ——

    这几天,浪潮文学社的创办已经在全校引起了极大的声势。

    许成军的大名已经传遍复旦。

    随之而来的就全校学生踊跃地参与。

    那毕竟是许成军啊!

    复旦独一号的作家!

    许成军明确了文学社核心定位——“以笔记录改革浪潮,以文联结个体与时代”。

    他知道复旦不少能人不在中文系,所以招人也不局限于中文系,重点吸纳两类人。

    一类是有生活厚度者。经历过插队、工厂劳动或基层工作的学生,能写出扎根现实的作品。

    另一类是有思想锐度者。关注思想解放、改革萌芽的跨院系学生,能为创作提供多元视角,如外语系学生可译介西方现代派理论。

    浪潮文学社成立之初,201宿舍的牲口们已经全员参与。

    周海波:“成军,咱也得算元老了吧,能不能混个副社长啊!”

    胡芝:“就你那脑子,还副社长?我觉得我还行!”

    林一民:“别废话了,明天要招新了,赶紧看看物资物料咋样了,李哥,咱广播站联系好了么,成军说要实时播放招新情况。”

    林一民是其中最积极的一个,帮着许成军跑前跑后,他家里听说有这样的机会,也非常鼓励他参与进来,对浪潮文学社的未来发展和创社理念非常认可,希望以此作为林一民未来的ZZ资本。

    许成军也属意他作为未来文学社的主理人之一。

    李继海笑着摆手:“放心吧,这肯定没问题。”

    程永欣也忙的一头热汗:“我去弄海报,你们忙完了过来帮我看看。”

    在计划里,要在复旦各院系公告栏、图书馆门口、食堂入口贴手写海报。

    标题突出“时代感”:《写你眼中的 1979!浪潮文学社招新:从试衣镜到谷仓,我们记录身边的浪潮》。

    内容写明“无需文学基础,只要你有故事、敢思考”,附许成军署名。

    效果确实是好,宣传画报还没贴好,周围就围了一群人,闹哄哄地问东问西。

    有的甚至还拿上了自己写的作品,当场要给程永欣读。

    他一边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时代1979!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deshidai19790/read/97/19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