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宋代文人题跋文的文学意涵与生命意识研究 (4/7)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br />    她摸着划过桌角的木纹,语气里带着点怀念,“那时候我才十岁,每天放学就去校门口等爸妈,晚上就坐在书房里翻哥哥们寄来的信,信里总说农村的麦子长得多好,说他们能挣好多工分,可我知道,他们是怕爸妈担心。”

    “一直到77年恢复高考,我拼了命地学,就是想考上复旦,跟爸妈在一起,也想等哥哥们回来的时候,能让他们看看,我也成了复旦的学生。”

    说到这儿,苏曼舒转头看向许成军,眼睛亮闪闪的,“现在好了,不仅考上了复旦,还遇到了你。”

    “你爸是苏教授?”

    “你怎么知道?”

    “面试你给我送东西的时候,他就快用眼睛把我杀了。”

    许成军摊手,一脸无辜。

    “噗嗤。”

    苏曼舒趴在许成军的怀里没形象地笑着。

    “我当时还在想,我哪的言论得罪了这位大教授。”

    “你骗了他姑娘咯~”

    “许老师,也给我讲讲你的前二十年呗。”

    “我啊,我也有个哥哥叫许建军,一个妹妹叫许晓梅你知道,76年底我在凤阳许家屯插队.”

    窗外的南京路车水马龙,自行车的铃声、小贩的吆喝声、顾客的谈笑声混在一起,像一首热闹的时代交响曲,而他们交握的手心里,藏着只有彼此才懂的心动。

    傍晚的黄浦江畔,晚风卷着水汽,吹乱了苏曼舒的头发。

    许成军把自己带的外套披在她肩上,带着他体温的布料裹住她,挡住了江风的凉。

    两人坐在江边的石阶上,看着远处的轮渡缓缓驶过,汽笛声在暮色里散开,像在哼一首慢悠悠的歌。

    “今天在书店,你还没说完,”

    苏曼舒忽然开口,头轻轻靠在他的肩膀上,声音软得像江面上的水波,“你说文学要贴近人心,那你以后写,会一直写普通人的日子吗?”

    “会的,”

    许成军轻轻碰了碰她的发顶,拂过她耳后的碎发,“就像你研究经济学,不会只看经济总值,还要看老百姓的钱包鼓不鼓。我写《试衣镜》,写春兰想穿花布;写《红绸》,写黄思源想回家。这些都是普通人的小心思,可小心思里藏着大时代。以后我还想写更多,写个体户怎么开起第一家饭馆,写农民怎么种出第一亩经济作物,写像我们一样的年轻人,怎么盼着未来。”

    苏曼舒靠在他肩上,手指轻轻划着他外套的袖口,声音里带着点困倦的黏糊:“那我们很像呀,你写文学,我学经济,都想搞明白人怎么活得更好。以后我们可以一起做研究嘛啊。”

    “你写人,我算账,一起看着中国变得更好好不好?”

    “好,”

    许成军的声音很轻,却很坚定,“我们一起看着更多不要布票的花布出现,一起看着私人饭馆开遍街头,一起看着中国有自己的汽车厂,一起看着我们的日子,像这黄浦江的浪花一样,总会越来越有劲儿。”

    江面上的轮渡亮着灯,,把光洒在他们交握的手上。

    苏曼舒攥着他的手,忽然想起第一次在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时代1979!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deshidai19790/read/97/19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