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泛,包括居民寄售的货物、罚没物品、工厂处理品、调剂物资和积压物资等,“哔哔”中更有大量超加物品。
这座国营旧货商店前门朝东,后门直通长乐路,千余平方米的店堂里涌动着此起彼伏的人潮。
清晨七点刚过,店门外已聚满了挎着竹篮、拎着帆布包的顾客,既有头发花白的老克勒,也有刚返城的知青,还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
“王阿婆,侬今朝老早嘛!”
拎着帆布包的李阿姨凑到挎竹篮的王阿婆身边,上海话里带着熟络的热络劲儿,“是不是又来寻那只缺角的青花碗呀?”
王阿婆用帕子擦了擦额角的细汗,笑着摆手:“勿是勿是,上次寻着的那只已经够用了。今朝想来看看有没有八成新的缝纫机,囡囡要学做衣裳,外头做太贵了,旧货店里的实惠。”
这时,旁边一个穿着工装裤的年轻男人凑了过来,他是刚返城没两年的知青张强,操着带点外地口音却努力往上海话上靠的腔调:“阿婆,侬要缝纫机啊?我前几天来看到过一台‘蝴蝶牌’的,就是踏板有点松,修修应该还能用,等下开门咱们一起去瞧瞧?”
王阿婆眼睛一亮:“真的啊?那太好了!小张啊,亏得侬提醒,不然我又要瞎转悠了。”
不远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穿着中山装的老克勒陈先生正踮着脚往店里望,手里还攥着块旧怀表。
旁边卖早点的刘师傅推着小车经过,用上海话喊他:“陈先生,又来淘宝贝啦?上次那只收音机修好没?”
陈先生回头笑了笑,慢悠悠地说:“还没呢,零件难寻哦。今朝想来看看有没有旧的唱片,家里那台留声机没片子转了,听着没劲。”
许成军站在路口,身后跟着仨人:苏曼舒攥着他刚买的糖炒栗子,许晓梅蹦蹦跳跳扯着苏曼舒的衣角。
林一民正指着淮国旧的招牌给三人尤其是许成军和许晓梅介绍。
这小子非得跟来,说自己是专业向导。
本来程永欣要来,结果哥们加入了中文系学习小组,学习倒是不重要。
主要是学姐实在靓丽,让人难耐。
“你专业在哪?”许晓梅好奇问。
“主要体现在上通天文,下同地理!”
“跟旧货店有啥关系?”
“.”
林一民: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看你长得好看的份上,算了!
“成军,这淮国旧可是魔都的宝贝窝!“
林一民拍着胸脯,上海话里掺着点得意,“我爸说解放前这就是旧货行,现在国营了,里头啥都有,从留声机到缝纫机,连老克勒的西装都能淘着!“
许成军狐疑地看着他:“自行车呢?”
林一民:“差不多吧~”
你这份不自信是认真的嘛?
看着许成军的目光,林一民挠挠头:“里面有一家卖自行车的我认识。”
许成军:“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