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品就行,淞庄或者三舍附近的闲置房间都行;还有印刷,校办不是有印刷厂吗?能不能协调点配额,初期不用多,一期印五百册,先在校园里传,后续要是反响好,再加印。”
这话刚落,章培横先开了口:“场地我来帮你问,中文系楼里有间储藏室,之前堆旧书的,清理清理就能用。印刷的事……”
他看向祁连山,眼里带着点“你表个态”的意思。
祁连山没犹豫:“印刷我去跟校办谈!今年学校给团委的印刷配额还剩不少,优先给你们用。不光是印杂志,你们要是想办个‘文学沙龙’,印点活动通知、作者小传,都能找我批。”
这是动真格的?
许成军笑了,语气也热络起来:“有您这话,我心里就有底了。还有个小请求——别给文学杂志派‘任务’。”
“比如校里搞个文艺汇演,别让杂志非得登篇‘观后感’;或者哪个系出了个‘学习标兵’,也别强塞稿子让我们宣传。这些事有校报呢,咱们杂志就纯搞文学,学生爱看,才能办长久。”
祁连山听完,突然哈哈大笑起来,指着许成军对章培横说:“你看看!我说什么来着?这小子比咱们这些老的还想得周全!校里本来还怕他年轻,扛不起这事,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
他站起身,伸手拍了拍许成军的肩膀,力道比之前重了些,满是认可:“这三条,我都答应你!校团委这边会出个书面的东西,把这些都写清楚,你拿着去招人、组编辑部,腰杆也硬气。”
“停,还有,祁老师。”
这下连章培横都看不下去了,你小子可够贪了啊?
“我希望复旦能全力支持校刊成立,帮忙协调巴老为以后得创刊号题词,鼓励学校的中文系老师教授在上面发表文章,同时,让贾值芳教授、吴中杰教授担任编委会顾问。同时要允许校刊扩张,做上海高校的校刊,而不是局限于一地。”
许成军顿了顿,
“最后校刊暂时以内部资料名义出版,仅印复旦大学中文系资料室编,通过校内邮局定向邮寄至全国 200余所高校,当然这是长期的景愿。”
地下刊物的形式最能发挥校内刊物的优势。
这也是北大的做法。
祁连山皱着眉头思考,他来章培横这里也代表了学校真的想做着这件事,而不是搞个摆设。
但是他没想到许成军把这个事考虑的这么细。
“问题应该不算太大,回头我继续和李校长商量。”
“巴老的话——”
祁连山笑了,“我估计要是听说社长是你的话,问题也不大。”
祁书记还是给面子。
有自主权、有支持力度。
能实现自己的想法,同时还能承担办这样的报纸的延伸的好处。
何乐而不为?
许成军也跟着站起来,再次与伸手的祁连山握手:“祁书记。您放心,我肯定不会让学校失望,争取把这杂志办成复旦的‘招牌’。”
“好!我等着看!”
祁连山轻轻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