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希望决定给思源叔叔写一封信(6.6k,求月票) (3/8)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语言学大师张诗禄先生门下的汉语言文字学方向,录取了包括杨剑侨在内的3名学生,他们后来都成了音韵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古典文学领域,朱东润教授的唐宋文学方向,有2人,就是陈商君和许成军。

    此外,文艺学、现当代文学等方向各有1至2名新生。

    这届研究生虽人数寥寥,却撑起了复旦中文系此后数十年的学科高地,杨剑侨、陈商君都成了中文研究的大牛。

    报道处在中文系教学楼103。

    硕士生报道流程其实相对简答。

    只要拿着介绍信和学术计划书找自己的导师就行。

    一般是“其乐融融”的学术天伦~

    第一步在朱冬润家里已经完成了,对未来几年的学业规划,师徒俩也做了讨论。

    学术方向的话。

    大抵是最初他定的传统文学的现代转化,这一部分国内研究者寥寥,需要他自己蹚出新路。

    其次,朱老还要求他在古典文学中选择一个朝代进行研究。

    当时朱老笑呵呵地道:“你想做古典文学转化,不能不懂古典文学,这部分的学术还是要做的,不要求你像陈商君一样,通读唐文史,至少在古典文学研究上也要拿的出手。”

    这一部分,他倾向于宋代文学。

    最后,作为一个当代作家,许成军也会花一些时间做一些现当代作品研究,这也是他的老本行,藏着他的野心。

    像许成军这样没读过本科或者本科不在复旦上学的也要办理户籍迁移和粮票转移。

    新生报到处此时人不算多。

    靠门的两桌最热闹,左边挂着“住宿登记”的绿底白字木牌,右边摆着“粮票核验”的铁皮盒,桌前都排着拎着行李的新生,帆布包上“上海”“BJ”“成都”的字样随着动作晃悠。

    许成军刚一进来,眼尖的孙教务就看见许成军:“成军同志,今天来报道?”

    “孙哥?”

    “新生报道你这也得跟着忙活呢。”

    “可不,最近学校里缺人,这一届招收的新生又比上一届的新生多不少,整个中文系的行政老师可不都出动了!”

    孙教务一边笑着介绍,一边拉着许成军往里走。

    “倒是你,最近可是声名鹊起啊!先是《试衣镜》,又是《诗刊》一连四首诗,再是《谷仓》,今年文坛,老中青作家里,数你声势最大!”

    “都是运气好,前辈们照拂?”

    “运气好?我咋没那运气?”

    “你信不信我现在在教室里来一嗓子,说《看吧》《狗尾巴草》的许成军来了,你今天保准走不了!”

    孙教务拍拍他肩膀,开始“威胁”加“恐吓”。

    你别说还真吓到他了。

    许成军还真不敢赌,《试衣镜》《谷仓》还好,《诗刊》那可就要命了。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时代1979!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deshidai19790/read/97/19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