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明天直接找刘雨梅刘主任,说是我安排的。三楼社科区,活儿不重,就是登记借书还书,空闲时能翻架上的书,你也能自己学学习。”
说着说着他也笑了,爱屋及乌嘛。
“这比你在纺织厂三班倒强吧?”
1979年复旦大学图书馆实行“馆—组室”两级管理,设置办公室、采编组、流通组、期刊组与内部资料室。
采编—流通—期刊—内参四线并行,面向师生提供分类借阅与多类型阅览室服务。
把许晓梅在流通组,还在社科区,显然是个美差。
许晓梅眼睛亮了,忙点头:“强!强太多了!”
“知道就好。”
章培横话锋一转,看向许成军,眉头皱起来。
“说吧,为啥九月开学,你八月底才到?家里事就那么多?”
许成军摸了摸鼻子:“送大哥归队,又参加个安徽的青创会,还赶了篇投稿——《清明》创刊号约的,第一篇长篇就发那。”
“《清明》创刊号?”
章培横猛地坐直,手里的搪瓷缸差点洒了,他中文系教授肯定听过《清明》创刊的消息。
《清明》啥地位?
比《收获》略有不如,但是差的不算多。
关键是创刊号这东西他太懂了啊!
你一个20岁的小年轻何德何能在创刊号上发文章啊!
何德何能啊!!
“对啊,陈邓科太热情了,本来不是很想给,想投《收获》的~”
许成军摊摊手。
我也不想装的,你非得问嘛,师兄!
章培横翻了个白眼:“什么时候写的长篇?”
许成军简要的讲了下大哥回家的经过以及创作的思路和写作的手法。
一旁的许晓梅看着许成军满眼小星星。
章培横沉默良久:“你大哥好样的,这篇发表了,样刊给我拿来看看,记得也给先生来一份。”
“他平生最欣赏有气节的人。”
“那肯定要先给先生和师兄过目。”
沉默半天。
章培横也盯着许成军看了半晌,突然笑出声,“行啊你,刚考上研究生就搞大动作!”
许成军有成就,他如何不开心。
他起身从书架抽了本《文心雕龙注》,往许成军怀里塞:“这是先生给你的,让你开学前先啃完。研究生课表我放桌上了。别迟到——迟到一次,罚抄《楚辞》一篇。”
许晓梅在旁边听得咋舌,悄悄拽许成军的袖子,嘴型比划“好严”。
章培横眼尖瞥见,哼了声:“严才好!你二哥当年面试时辩论的劲儿呢?别到了复旦就松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