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致敬(6.1K) (4/9)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递话。

    《安徽文学》和《清明》渊源极深,在安徽这地界上算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竞争”关系。

    但是《安徽文学》作为省级杂志,定位还是相对《清明》更低一些。

    吸引的题材和作品更加贴近基层百姓的生活。

    所以,要说最想让《撕不碎的红绸》上创刊号的莫过于陈邓科了。

    他是文联副主席还是《清明》主编,这《清明》能出成绩他收益最大。

    要说,陈邓科之前评价许成军是顶后悔的,哪个知名作家还没恶评过几个大热作品啊?

    《试衣镜》刚发表的时候,他确实是不知道许成军是安徽本土作家,还和周明、苏中这帮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没人愿意砸自己的饭碗不是?

    毕竟,这些优秀的安徽籍本土作家就是他最大的饭碗。

    许成军看着这两位炯炯有神、满焊期待的模样。

    知道今天不给个结果,这俩人是不能走了。

    他确实有点犹豫,但是不多

    想起大哥许建军说的“要让更多人知道黄思源的故事”,他心里的犹豫渐渐散了。

    想来在《清明》最符合大哥的想法吧。

    在安徽地界出名,也能保护一下思源哥一家。

    他拿起钢笔,在策划案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字迹一笔一划:“陈zx,苏老师,我答应了。这稿子我尽快改完,不耽误创刊号排版。”

    苏中顿时笑了,拍着桌子连说“好”。

    陈邓科也松了口气,从包里掏出个信封递给许成军:“这里面是五十块预付稿费,你先拿着,改稿需要资料,随时跟文联办公室说,我们帮你找。”

    1979年杂志社用稿后一般不会提前预支稿费,但存在特殊情况。

    比如眼下这种。

    许成军刚要推辞,就被陈邓科按住手。

    “拿着!这是规矩,也是我们的心意。你放心,文联和作协虽然不是一回事,但这次为了《清明》,我们两边都拧成了一股绳,就是要把最好的作品、最好的作家推出去。”

    夕阳渐渐沉到梧桐树后面,院子里的灯亮了起来,昏黄的光落在三人身上。

    许成军把预付稿费收好。

    当你能力强的时候。

    所谓圈子,不是拉帮结派。

    而是像这样,前辈带着后辈,一起为了一份热爱、一份责任,把路走得更宽、更远。

    ——

    许成军兜里揣着“巨资”,又恰逢作品完成初稿。

    自是得吃顿好的。

    于是拉着许晓梅准备再访“庐州烤鸭店”,又突然想起同宿舍的梁小斌,隔壁屋的季宇以及他的室友李平意。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时代1979!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deshidai19790/read/97/19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