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致敬(6.1K) (3/9)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代思潮的具象表达。

    《清明》因创刊号发表的《天云山传奇》《在严寒的日子里》等作品均具备历史深度和现实关怀。

    1979年,《清明》迅速被读者和评论界定义为“关注严肃议题、兼具思想性与文学性”的刊物,这一定位后续持续吸引优质作者投稿。

    贾评凹、莫延等都曾在《清明》发表早期作品。

    说着,

    陈邓科从帆布包里掏出一份刊物策划案,铺在桌子上:“你看,这是初步的栏目设置,你的长篇占四十个页码,正文用最好的道林纸,扉页给你配彩插,还会加一篇编者按,我们会试着邀请矛盾先生为你亲自写。”

    “另外,稿费也按省文联的最高标准算,每千字8块,后续要是再版,版权分成也给你最优比例。”

    这算是很优厚的待遇,老作家都很难拿到。

    这时候一篇杂志大概在150-200页,他一个人就占四分之一。

    更别说扉页彩插了,鲁燕周都够呛吧?

    但是,

    谁给我写编者按?

    谁?

    “陈zx,我没听错吧,邀请矛盾老先生?”

    “不敢保证,但我们会试着争取,丁灵同志已经确定在创刊号上发表作品,她和矛盾先生关系相对密切。”

    茅盾为《清明》杂志题写了刊名,说起来确实渊源还是挺大的。

    不过这算是画大饼吧?

    好吧,这饼确实好像有点香。

    哪个初出茅庐的能受得了这个啊!

    晓林姐,这不怪我吧?

    “陈主席,苏老师,”

    许成军有些犹豫,“这稿子今天刚算写完了结尾,还不算完全成稿。”

    话虽这么说,其实他一开始想将稿子给《收获》。

    这清明的创刊号确实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那怕啥?你那稿子的质量有目共睹,再说,杂志也不可能一次发完你的内容,后续有时间给你慢慢打磨。”

    苏中立刻接话。

    “你这连菡子老师都点头,这长篇要是发出去,肯定能让《清明》一战成名。”

    陈邓科也跟着点头,语气里带着点恳切。

    “成军同志,不是我们逼你。你是安徽土生土长的作家,《清明》也是咱安徽自己的刊物,咱们得一起把这块牌子立起来。

    现在文坛都在看,安徽能不能出好刊物、好作品,你的红绸,就是我们最好的底气。”

    “周主编那?”

    “我跟他说好了,他点过头,就是他自己也不可能让你发表在《安徽文学》上,这么好的稿子放在省级刊物上多少浪费!”

    陈邓科迫不及待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时代1979!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deshidai19790/read/97/19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