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青年创作研讨会(6.6k,月底求票) (1/8)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不过好在许成军在台下,坐的也比较偏。

    他们很难对上眼。

    马克吐温说过:对于作品的评论止于作品。

    不是吗?

    陈邓科就本次青创会主要的议题和目的做了讲解和介绍,感谢了省相关部门以及作家朋友们的支持。

    “各位同志、文友!今天能坐在这张桌前,和大家谈文学,恍如大梦初醒!安徽省文联、《安徽文学》把咱们聚在第四次文代会前,这哪是一场创作研讨会?分明是给安徽文学拆枷锁、通血脉的誓师会!”

    “今天这场研讨会,是安徽文学的第一瓢春水!往后,淮河要流淌带血带肉的故事,黄山要生长敢破敢立的新篇!我这把老骨头,愿和各位新老同仁一道,在这破土的春天里,再拼一回命,再写一辈子真文章!”

    一时间掌声雷动。

    不少老作家、老文艺工作者老泪纵横。

    陈邓科抬手抹了把眼角的光,台下作家们眼神里燃着久违的创作火焰……

    这是十多年之后安徽省内第一次规模较大的文学界盛事,代表的是文学和文学界的地位重新回到了他原有的位置,。

    今天场下坐了不少老资格,集齐安徽大部分的老中青作家以及文艺工作从业者。

    老一点的有周明、陈邓科、严震、苏中等人。

    中坚力量包括鲁燕周、祝兴义、刘祖慈等。

    年轻一些的就是以许成军、梁小斌、王亚、王瑛琦为代表。

    参会人数将近百人。

    虽说是叫青创会。

    但是这次会议基本可以等于一次全省大规模的创作研讨会。

    毕竟。

    1979年是安徽文学破茧期。

    安徽文学在这一时期井喷式获奖,鲁燕周《天云山传奇》、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名作层出不穷,全国诗歌评奖独占6席。

    按照会议流程,《安徽文学》主编周明上台发言致辞,并介绍本次会议的主题。

    老周慷慨激昂,说到兴头上还怼了两口烟。

    “今天聚在这里,是安徽文学破茧前的聚力。枷锁刚挣断,可咱们还在思想的迷雾里辨方向,创作的荒滩上寻种苗。我先剖剖文学界的症结,再聊聊青年创作的喜与忧。”

    “安徽的故事多鲜活啊。肥XZ着改革的火种,淮河的浪涛里卷着百年悲欢,可咱们的作品里,这些要么成了背景板,要么写得隔靴搔痒。文学要是离了脚下的土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飞得再高,也是飘着的!”

    “而年轻人们,你们是安徽文学的锋刃。敢把黑夜的眼睛戳到纸面上,敢拿试衣镜剖时代的伤口,这股子冲劲,老作家们羡慕!但也得警惕三个“陷阱”:生活只沾了层土、技法学了个皮毛、思想只开了个头。

    《安徽文学》愿意给大家当阵地,老作家愿给大家当梯子,但青年创作者也要有青年创作者的样子。

    今年,安徽出了个许成军,年仅20岁,现在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他的作品我特别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时代1979!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deshidai19790/read/97/19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