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明巨型生物(代号“G型生物”)的初步观察与分析报告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物材料。

    陆地活动:

    步伐跨度≈150米,行走引发局部地震(ML3.5-4.0)。

    尾部摆动可产生局部海啸(浪高3-4米),破坏力相当于小型气象海啸。

    四、行为模式分析

    1

    目标导向性:

    自海沟苏醒后沿西北方向直线移动,精准抵达福岛核电站,证实其对高强度放射源具有跨洋级定位能力。

    吞食核燃料后立即转向东京政治中枢,行为逻辑显示明确的目的性(或能量需求升级)。

    2

    攻击性触发机制:

    当前数据指向人为核污染排放或高浓度核物质暴露为主要刺激源(详见附录B:核污水排海时间线与生物出现关联性分析)。

    未表现出对非放射目标(如渔船)的攻击意图,但接近其路径的物体可能因体型差或能量溢出遭毁灭。

    五、当前威胁等级评估

    1.生物威胁(等级:EX)

    常规生物武器无效(体甲防御超越现役穿甲弹极限)。

    体内辐射泄露即可污染半径10公里区域(福岛核电站实测泄露值572μSv\/h)。

    2.战略威胁(等级:MAX)

    原子吐息可瞬间摧毁城市核心区,对政治\/经济中枢实施“斩首打击”。

    对全球核设施存在潜在威胁,可能引发连锁性能源危机。

    六、紧急应对建议

    1

    监测预警:

    全球核设施周边部署辐射异常+地壳震动复合监测网,建立早期预警体系。

    卫星红外系统24小时追踪其体表热信号(原子炉心热辐射特征显著)。

    2

    防御准备:

    疏散核电站50公里内人口,关键设施加装复合装甲(需抵御百万℃级热熔穿)。

    国际合作:

    共享数据至米国,寻求跨国防卫协作。

    启动“地外生命应对预案”(暂无法排除其非地球起源可能性)。

    七、结论

    该生物(G型生物)是兼具超巨型体格、生物核能转化及粒子武器发射能力的极端危险个体。其行为逻辑与人类核活动高度相关,现有常规军事手段难以对其构成有效威胁。建议将应对优先级提升至国家级战略危机,并做好全球协同防御准备。

    附录(略):

    A.福岛核电站袭击过程传感器数据及影像分析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梦中造物正在侵入现实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demengzhongzaowuzhengzaiqinruxianshi/read/97/154.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