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职场竞争,姜晚的实力证明​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原稿里银楼吊坠的錾刻纹路,参考的是 1935年《工商半月刊》里宝庆银楼的工艺记载,每一笔都有依据;而修改后的爱心形,根本不符合民国时期的首饰形制——民国银饰讲究‘意形合一’,不会用这么直白的现代符号。”

    她又翻到茶社包装那页:“还有这个青花,原稿用的是‘淡描青花’,是民国茶器的典型风格,我还特意去南京博物院查了同和茶社 1940年的老照片,杯子上的纹样和我画的一致;修改后的图案,发色浓艳,是现代工业青花的特点,和民国工艺完全不符。”

    李娜立刻反驳:“你怎么证明是别人改的?说不定是你自己改了想推卸责任!”

    “我有证据。”姜晚打开公司的设计系统,调出操作日志,“昨天下午四点到四点半,我的账号在设计部二号电脑登录过,修改了方案。那段时间我在江苏省档案馆,有工作人员可以作证,而且二号电脑是李娜的工位。”

    李娜脸色瞬间白了,却还嘴硬:“登录记录不能说明什么,可能是系统出错了!”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傅沉舟手里拿着一个锦盒,身后跟着一位穿中山装的老人——是南京博物院的民国文物研究专家陈教授。“抱歉打扰,我来给姜晚送点东西。”傅沉舟把锦盒递给姜晚,“你昨天说要找民国錾刻工具的实物图,我请陈教授帮忙找了。”

    姜晚打开锦盒,里面放着一套民国银匠用的錾子,还有一张 1943年的银楼工艺说明书。陈教授凑过来看了眼桌上的方案,指着修改后的吊坠图案说:“小伙子,你这设计不对啊。民国时期的银锁,锁梁都是‘如意形’,寓意平安如意,你改成爱心,既没历史依据,也丢了传统纹样的韵味。”

    周老先生眼睛一亮,拉着陈教授:“陈先生,您也觉得原稿好?”

    “当然。”陈教授指着姜晚的原稿,“你看这缠枝莲纹,花瓣是‘五瓣式’,是民国中期的典型样式,我在博物院藏的民国旗袍扣上见过一模一样的;还有茶社包装上的‘回纹边’,间距是 3毫米,符合当时的印刷工艺,修改后的间距太宽,一看就是不懂老工艺的人改的。”

    李娜站在原地,手指绞着衣角。傅沉舟看着她,语气平静却有分量:“李设计师,我知道你也喜欢民国文化,去年你做的‘民国月份牌’设计,我看过,很有想法。但文化传承不是争输赢,是要对得起那些老匠人留下的东西。你现在承认错误,把方案改回原稿,赔偿的费用我可以帮公司承担,要是继续狡辩,周老先生手里有民国老物件作为证据,我们可以走法律程序,到时候不仅是赔偿,你的设计生涯也会受影响。”

    李娜的眼泪终于掉下来,声音带着哽咽:“是我改的……我不甘心,我做了五年民国设计,却不如姜主管刚接手就得到认可……我想让方案更‘受欢迎’,没想到反而毁了它。”

    经理这才明白过来,连忙给姜晚道歉:“姜晚,对不起,是我没查清情况就批评你。公司会扣除李娜三个月绩效作为赔偿,这个项目还是由你负责。”

    周老先生也松了口气,拍着姜晚的肩膀:“姜设计师,委屈你了。就冲你对民国文化的这份用心,我们同和茶社以后的文创,都交给你做。”

    当天晚上,姜晚在办公室修改方案,傅沉舟坐在旁边帮她整理资料。台灯下,外婆的民国生活手册摊在桌上,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纸,是外婆 1950年写的:“做事要像錾银,一锤是一锤,不能急,不能假。”

    “其实我今天挺害怕的。”姜晚靠在傅沉舟肩上,“万一找不到证据,说不定真的要被开除。”

    傅沉舟摸着她的头发,指腹划过手册上的字迹:“你外婆说得对,做事要靠真本事。你看陈教授带来的錾子,每一把都有使用痕迹,那是老匠人一辈子的功夫;你的设计,藏着你听外婆讲的故事、跑档案馆查的资料,这些都是别人偷不走的底气。”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读心总裁是戏精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odeduxinzongcaishixijing/read/97/16.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