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这一轮打出来的牌。
因为秘鲁是一个由白人和原住民混血组成的民族国家,还有很多日裔移民,这里面唯一没有黑人。
沃森的逆天言论对秘鲁有利——无论白人智力高,还是黄人智力高,反正都是秘鲁人。
为什么不说一些让老百姓高兴的话?
于是,略萨竟然说“美国一直在迫害那些真诚的人,即便对他们自己的国民也是如此,我们这里虽然没有大一统的奥秘,却有对诺奖学者的尊重。”
他邀请沃森来智利访问。
美国的电视台报道了此事,之后沃森的情况越来越好。
到十月中旬时,沃森已经吸引了很多自来水替他说话。美国那个房地产商人成为了“沃小将”,他认为沃森的每一句话都很有道理。对于沃森说了几句真话,就被舆论批判的境况,他也表示出同仇敌忾。
“他们知道沃森先生正在看那些批判他的言论,而沃森先生确实在看!你知道吗?关键的是沃森先生不在乎。”
沃森被感动得不行,只用了两个星期,他的情况就得到了极大好转。全美一些白人精英私下里向沃森表达了同情,他们虽然不敢公开站出来,但承诺会给沃森提供保障。
这和余切有直接关系。
《朝闻道》是一个在国外影响力更大的,里面频繁提到了那些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大多是白人,极少数是黄种人。
没有黑人。
许多人注意到了这种现象。当一些黑人评论家试图把战火燃烧到余切身上时,余切的书迷就会说“他只是写了一些事实,他在这里面没有任何观点。”
沃森的儿子也接受了采访,他说“我父亲并不是一个偏执和歧视的人,他只是对高智力者有偏爱。而事实上,人类确实存在智力的区别。”
这话由沃森的儿子讲出来特别抽象。
因为全美的报道,众所周知,他儿子是一个精神分裂患者,俗称精神病人。就这样的人,可以在采访时侃侃而谈,你很难想象那些说话颠三倒四,几乎没有社会化的人到底为什么要为“歧视”而抗议。
另一边,中国这边也有好消息。
也是在十月,杨振宁在八宝山给朋友邓先扫墓,余切陪同。
两人谈论到最近沃森引发的风波。杨振宁问:“《朝闻道》写的还行,但你为什么要给那个沃森写?还弄了个名字詹姆斯,你不如叫杨振宁?难道我不追求真理吗?”
“因为沃森这个人的言论,间接的帮助了中国学生。”
“我不也是吗?”
“你还需要我写文章来歌颂你吗?就算不写,你也会帮助同胞的。”
“好嘛!”杨振宁笑道,“原来我没沃森有外交价值。”
“那可不是……您可别曲解我。”余切无奈的笑了。
来扫墓的其实有很多人,但大家主要关注杨振宁和余切。邓先的名字在后来的中国人当中鼎鼎大名,但这一时期因为保密政策,知道邓先的人并不多。
所以杨振宁认为余切不知道邓先,一路上都在回忆他和邓先的友情,介绍这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