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怀了个儿子 (3/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

    张俪反而劝他:“小旭回来好几天了,你倒是陪人家逛逛街啊。替我照顾她也行!”

    陈小旭在旁边听着了,对余切无奈的耸了耸肩,却又对张俪轻声说:“张俪,你现在是关键阶段,这是我们全家的大事。”

    我竟然要有孩子了!

    这一时期,余切的心态也有所变化。他开始盘点自己的家资,看看能给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答案是拥资近亿。收入的大头来自《地铁》、《2666》,这两本书在西方拿到了上千万美金的版税。

    原本不怎么关注的稿酬,他也关注起来了。在大陆,余切能拿到破格的稿酬标准,84年起,大陆的稿酬标准上调为6元——20元,但由于余切在西方世界拿到的天价稿酬,《十月》、《人民文学》在事实上给了他至少四十元每千字的稿酬标准。

    可这和在日本发表、在美国发表也远远不如。就连同在中国内部的港地和宝岛相比,也差得很远。

    当作家在国际上成名后,再把发表在内地杂志上,已经成为一个经济上不划算的事情!

    “融冰之旅”后,大陆作家形成了向海外发表作品的风气,天价稿酬很快震惊内地作家。例如《联合报》当年给余切《潜伏》一文开出了四万六千美元的天价稿酬,现在这个稿酬都仍然在继续增加。

    这一稿酬算起来,比余切在内地一整年的全部稿酬还要高。

    针对大陆这一批特殊的作家,宝岛书商没有选择给台币,而是全盘引入了市场化的稿酬体系。“用美金付版税,按定价的8%计算”,“一本书的出版,需要有合同,版税,代理,佣金……等等环节”。

    这些名词对于计划经济下的作家相当陌生,但作家们自然会用最大的功夫研究,他们也很快被养大了胃口。

    大陆文学在八十年代后半段的衰落,事实上也和稿酬有关。最顶尖的作家们,把心思放在了如何出海上。

    九月初,燕大举行了开学典礼。

    余切第一次以“教授”的身份跨入了燕大校门。尽管这时候他的硕士学位证书还未拿到,甚至于,他还在读经济学的博士。

    可有沈聪文这些小学文化的教授的先例后,燕大也没有谁对余切太过于指责。

    他毕竟是得了塞万提斯奖。

    在暑期宝岛那边的《联合文学》评奖中,余切凭借两年前的《小鞋子》拿到了“最佳短篇奖”,这一奖项也是《联合文学》评出来的第一个“大陆短篇推荐奖”。

    据称,宝岛的余光钟正在起草梁实秋文学奖,专门用于奖励散文家和翻译家。

    余切凭借聂鲁达的诗集翻译,目前也走到了“初审、复审、决审”的最后一个阶段。他几乎是内定这一奖项。

    在经济学上,他之前的基于“日元基建借款”的研究成果,同样被选入年度“十大经济学成果”,因为在过去的三年间,日元汇率增值了170%。

    这代表如果余切没有早早的指出这一点,国内将来要还近乎于两倍的贷款。

    余切接过了胡岱光的班,教授西方经济学。这对他来说是一段格外难得的体验,因为负责验收课程质量的就是胡岱光,以及他曾经的论文合作者历一宁和平新桥——当余切上完一堂课后,燕大学生起身对余切鞠躬致谢,他们知道余切的老婆怀孕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文豪1983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enhao1983/read/97/46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