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教育,教育,还是教育 (3/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钱、捐物,都可以到亚运会的名目下。京城市委和中央盯着这一笔钱。

    “余老师,你要捐到哪里去?”陈芸抬头问。

    “陈芸,我们有没有教职工相关的基金?”

    “一直都有的。现在有个教师奖励基金会,旨在对那些安札在偏远地区的乡村教师进行资助,多说一句,您要资助贫困学生是好的,不过这里更需要资助贫困教师。”

    “为什么有这种说法?”

    “因为教师正在流失。”

    原来,陈芸的老公林一夫最近在全国乡村做调研,他已经开始挑起研究所大梁。所谓夫唱妇随,陈芸是美国教育学的博士生,她自然也跟着研究农村教育情况,随后夫妻俩发现乡村的基础教育是一团烂账。

    农村教师的月薪不过三十元,津贴十块钱,这还是幸运的,更有一些地区靠集体经济发粮票充数,没有工资。

    教师们纷纷跑路,争相调往城内,没教师就没学校,那自然也不会有学生了。

    各省教育局催要补贴票据,他们有的地方没有铁路,没有学校食堂,不能再没有工资了,否则如何留住教师?

    “乡村的教育普及,很需要钱!”陈芸道。

    余切一听:

    这不是历史上希望工程的雏形吗?

    这项旨在深入乡村,进行基础教育普及的国家级工程,不光是针对贫困学子,还针对校舍、乡村教师和基础建设(路网水电)的更新。

    事实上,后者的投资还要大一些。

    唉,我来助你吧!

    他当场跑银行取钱凑了个整,两万元。

    银行没有ATM机器,这种机器最先在南方出现,又因超过了一千元的结算点,柜员没有权力做这件事情,还想和余切说话,这个柜员现场追星起来,东扯西扯惊动了行长。

    最终忙活一下午才取出来。

    妈的,在我家门口取钱,比我在美国取钱还麻烦。

    行长也认出了余切,还想和余切合照呢,余切笑嘻嘻的和他合照,接着硬找银行讹了一千块钱赞助出来,也一共捐了。

    陈芸笑了,她本来是宝岛那边的姑娘嘛。她道:“原来这边的捐款是靠要的,还得是特别厉害的人来要!有时候多有时候少,全看如何拉票……其实也挺有意思的。”

    余切深问下去,原来这个基金会不仅余切在“讹”钱!

    中央有个王领导,退休后自告奋勇来当基金会的理事,大家都觉得他搞着玩罢了,没想到他竟想真弥补亏空。

    他如何筹款呢?

    也是到处要钱。

    他首先是带头捐工资、拉赞助、写信求援……一切都做完了,再拄着拐杖,从那些财大气粗的部门那要钱,挨家挨户敲门,第一个就找上了铁道部。

    其实铁道部也挺艰难的,然而碰上老革命打上门来,没辙,只好捐去一百万。

    而后又是邮电、煤炭等几个部门,通通都自掏腰包来支持。有人收到请帖时,还以为是什么中央级的高规格座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文豪1983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enhao1983/read/97/46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