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崔建又来开演唱会……虽然有点走狗屎运,但可见他足以做蔡元培第二。
如今他把兄弟们的肚皮也弄饱了。这里已经提前进入小康,教授哭爹喊娘待遇降了和咱没关系,我是学生我该占便宜。
我是祖国的希望。
“你说到底是谁做了这个事情?真是丁校长吗?”路不宣问他朋友。
程国平和褚付军两个人都摇头。
遗憾啊!
这几个人没一个是京城本地的,更不是子弟,所以打探不到消息。像是当年的骆一禾,一听说季线林约谈余切后,余切竟然全身而退,骆一禾就知道五四文学社玩不过他了。
思来想去,这个老社长竟然跳槽到新现实去了。
路不宣一行人排队了挺久,交上票。路不宣吃馒头,另外两个吃免费排骨。
程国平奇怪道:“你有票为什么不用?这个票有时限的,这个月不用,下个月成废纸了。”
路不宣说:“我把票在市场上换了!上个月我没有吃一顿肉,总计八张票。我拿去换了余切的《潜伏》和《出路》。”
“我们都有这书的,你为什么不找我们借呢?”程国平问。
路不宣道:“你们的是你们的,我的是我的。余切的书我看了两个月,我总要买几本吧。”
褚付军在旁边听得一惊,差点没把饭喷出去。
他和程国平对视一眼,两人都在对方的眼里看到了后悔的情绪。
本来是安利你中国近几年最好的作家,没想到你居然饿肚子去买书,原本折腾的小买卖也不做了。关键是,路不宣家庭条件太糟糕,文学对他来讲有点奢侈了。
路不宣考中文系,不是因为文学,而是因为他听说中文系可以做官。85级中文系起码有一小半人都是这么来的。
然而,正因为他没看过什么名作,当他如同一个新生儿一样接触到余切的作品时,他的审美完全变成了余切的样子,之后再也看不了其他的书。
褚付军嘴上虽然特别傲,然而心里是义气的。他掏出一张粮票给路不宣:“兄弟你拿去用吧,我这是免费发的,下周我要去参加作家研讨会,伙食包了还有几块钱……我用不到这个。”
“是啊,是啊!”程国平说,“能吃免费排骨的时候,还是得拼命吃啊!谁知道还有几顿可以吃?说不定明天学校就说,这些票全部作废。”
“余切的书以后可以买,排骨可不能等以后再来吃饱。”
路不宣接过这张票,仔细端详。
票是特制棉纸。路不宣拿票泡过水,发现上面的字没有什么变化。
这代表什么呢?
说明这票是好票。
早期的粮票是普通棉纸,木浆的成分相当高。一泡水了字就会散,粮票就很难辨认了。但是这种低端粮票一直到前几年才逐渐更换成特质棉纸,其成本更高。
在路不宣的老家,还有一些地方仍然在用老粮票。
如果燕大这些票据是暂时性的,那它不可能用成本这么高的材料。一定是资金相当多,有一些宽裕的地方,才能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