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甲骨文碎片收集中 (3/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余切道:“所以,要认识真正的我,还是要看我的。在那里我已经告诉你,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在想什么。如果只看别人的研究,你永远不会懂得余切。”

    这给陈东杰留下很深的印象。

    他之前没见过有人会用第三人称来形容自己,这个人自己说“别人应当如何理解我的名字”,就好像那是个代称,是一个被推出来的神像一样。

    文学史上还有其他人这么说自己吗?

    来到安阳,当天晚上,陈东杰短暂的和余切分道扬镳,想要问问外国人怎么看。他遇见了一个叫金介甫的汉学家,这个人听说余切来安阳后,也从川省跑来安阳。

    由于金介甫在推广沈聪文时,做出的巨大成就,在书商哈珀的斡旋下,金介甫有一场和余切对话。

    为什么陈东杰会一眼看到金介甫?

    因为金介甫穿着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唐装,然而他金发碧眼,下身穿着西裤和皮鞋,格外引人注目。

    金介甫到处找人询问,余切在什么地方?我要和他做朋友!一场对话不够!

    这老外也太直白了!

    哪有这么找人的。

    陈东杰以为金介甫是个特别傻缺的人,就像美国片里面第一个死的美国人。

    结果和金介甫接触之后,却发现他这人如沐春风,汉语十分流利。

    “你是和余切来的吗?你也是研究余切的人?”金介甫笑着问。

    “我是余切的临时编辑。”

    金介甫握着陈东杰的手:“你一定要和余先生讲到我。从前我是沈聪文先生的研究者,但近几年他已经鲜少有创作,可是中国的文学仍然在发展……我认为,余先生也是需要我的。”

    根据金介甫的自述,他是芝大兼哈佛的博士生,目前在纽约圣若望大学做历史系教授。

    从1972年算起,有十五年的时间,金介甫一直在海外宣传沈聪文,并自学汉语和文言文。

    这是一个有点感动人故事,金介甫从看了沈聪文的《边城》开始,就一直追星,向身边的人安利“沈聪文”这个在当时没有什么名气的中国作家。

    直到79年,金介甫用汉语写了很长的信件,寄给沈聪文本人,又附上了他研究沈聪文的博士论文。

    敏感多疑的沈聪文被打动了,邀请他来京城游玩香山和故宫。金介甫为此做了大量准备,安排了至少十二场和沈聪文的会面,这是西方的流行一种研究方法——你研究这个人的文学,不如直接问他本人。

    然后金介甫傻眼了,沈聪文的普通话不太好,只会说湘西土话。

    而沈聪文敏感到这种地步:他一发觉自己的普通话不如金介甫这个老外好,就要推掉说好的会谈!

    金介甫并没有生气,他请了湘西的作家当翻译,辅以“笔谈”的方式,硬是做了十几场访谈,次次都在三四小时以上。

    最终他把沈聪文的底裤都摸清楚了,沈聪文有几个老婆,打算重开过几次,为什么性格如此敏感……金介甫知道的清清楚楚,连沈聪文本人都不如他了解。

    沈聪文近两年中了偏风,行动不便,记忆力也大不如前。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文豪1983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enhao1983/read/97/46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