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能吃多久……”程国平说。
“是啊!要写成《排骨回忆录》,至少得让我吃一年吧。我看是很难的。”
路不宣听到排骨两个字,肚子里边儿就开始发抽,甭管吃得多饱,还是忍不住馋。
说个有点丢人的事儿。
路不宣是来燕大读书之后,才第一次吃肉能吃到撑。
而更加罪恶的是,连着吃了四顿之后,路不宣觉得排骨都没有之前那么好吃了。
有时候他甚至觉得,排骨也就那么一回事;吃肉是一时的,但是找乐子,能管上好几天,翻来覆去的看,连那个书腰那些介绍,他都看得津津有味。
一本书的价格只要一块五,这是柏拉图《理想国》的价格。
余切的要贵一些,两块钱。要少吃五顿排骨,可这是一辈子的,能看上一辈子。
刘振云在自己的回忆文章上讲,燕大存在一个“流通市场”。他当时想要买一些书,买不起,就想办法饿几顿,把饭票拿去换书。就这样,刘振云换来了几本工具书,成了他文学之路的开始。
交上饭票,几人端着盘子找地方坐下。
程国平照例道:“我们已经把余切迄今为止的文学之路,回忆了一番,现在再回答之前的问题……”
“余切和其他人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你上一次说的是什么?你说的是余切关心你的生活,你现在改了主意没有。”
路不宣道:“我还是这么想的,我感觉到我成长以来,碰到的几乎所有困境,他都写过了。”
程国平和褚付军对视一眼,道:“现在我来谈谈我的看法,根本原因是,余切愿意谈这些,而且有水平。”
“大家都不是瞎子,很多作家也看得到,只是没办法写出来。我把这些人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如实记录的,另一类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还通过故事,给出他自己的方案。”
“比如我们看他最新的《地铁》。别人欺负我们怎么办呢?余切借助‘李’这个华裔说,双输好过单赢。没有这样的魄力,就永远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褚付军也说:“电视上的新闻你看没看?和英国人谈判后,现在马上又要结束和葡国的谈判。结果是完全让人满意的,可是你想想。”
程国平总结说:“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道理。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路不宣纳闷了:“其他作家怎么写的?难道他们都沉默了吗?”
“其他人没有这个能力。我越研究作家,其实我越把这些人看明白了。他们在有些方面还远远不如你我。”
“身为文化工作者,一定要有文化。”程国平笑道。
这话简直是平地惊雷。
程国平回忆起了一件事情:“几年前,有个作家参观解放纪念馆。”
路不宣一听就毛了。“他怎么能这么说?这是谁?”
程国平说:“这就是我们正常人听到后的感受。我深入了解后,发现他不是坏心思。”
“可是,他这个话。”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