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只是等待 (3/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是上帝,马尔克斯是一个哥伦比亚人,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是这个。”

    余切说:“因为没有我,哥伦比亚人将一无所知。”

    震撼爆发在这个房间内,静悄悄的。

    “在这里面,我是上帝。”

    余切就把这种话说出口了,他没有狂妄,也没有窃喜,反而是很理性的分析,而这代表最深层次的骄傲。

    这也是刘祥成想二十四小时跟着余切的原因,他就是为了等到这样一句话。

    简直是文学圣经。

    可惜,刘祥成应该是听不到这句话了。

    随后余切还分析“病床的黄毯子看上去像是裹尸布,耶稣在十字架被钉死之后,复活前就是靠这东西下葬的,这是个圣遗物。你看看这毯子像不像?”

    “所以这个华人摄影师那一刻其实想到很多,他凭本能的零点几秒拍下这一张照片,是不是很厉害?”

    你真以为《时代周刊》的首席摄影师,几乎拍摄了整个中国八十到九十年代的人,是一个无名之辈?

    这怎么可能?

    余切当然也很喜欢刘祥成。

    海明威那些装逼照片是他拿美图秀秀自拍的吗?

    酒好也怕巷子深啊!

    这事儿深深的打击到了木青,作为通讯社的元老,他开始发觉自己在业务上的短处:他的新闻稿,在西方世界中几乎是没有传播力的。

    你连看都看不懂别人的妙处,你哪里能青出于蓝呢?

    而余切是个博古通今的人,他知识杂得不可思议,这是余切为何在西方受欢迎吗?

    纪录片播出后,怕是要引起热议了吧!

    《东风压倒西风》开了个小会,会上经过众人讨论,他们决定,像美国人一样,为纪录片进行带有自己主观意愿的创作。

    他们创造了又一个第一次。这在之前是不常见的。

    纪录片应当倾向于事实,而不是像西方人那样讲一个故事,而现在这个摄制组决定这么干。

    至于那些数百小时的视频资料,那是不带主观想法的,留给后人的智慧去判断吧。

    你也可以用这些资料,讲讲你眼中的余切。

    主题是什么?

    受到美国熏陶的海归编辑,只觉得“我是上帝”这句话振聋发聩,满脑子都是余切的声音。

    但这毕竟是面向国内的纪录片,最终他们决定把余切塑造为“英雄”。

    说实话这很常见,但已经是突破性的一步。

    随后,余切就发现,摄制组更多的关注自己在哥伦比亚的经历,甚至希望余切能扮演一下自己,把当初的事情演出来。

    而且,摄制组经常问美国作家“怎么看待余切”这种问题,得到一个满意的回答后,就把这段放在纪录片中。

    他们开始有针对性的拍摄。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文豪1983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enhao1983/read/97/462.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