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八公园里的人已经不多了,大家都去上班了,前两天这里人挤人,还有人唱《冬天里的一把火》,穿着费翔的衣服,发型也一样。我想看,你爸非拉着我走。”朱母说到最后抱怨起来了朱父。
刘一民嘿嘿一笑,老岳父这心眼也不大呐!
下午四点,太阳缓缓落下,公园里冷风一吹,聚集在这里的人就开始缓缓散去。
“回去吧,要冷了。”刘一民笑着开始收风筝。
回到家里,朱父已经醒了,正坐在书房里看汽车产业相关的资料。
“我决定了,等过几天我要去亲自去一汽、二汽还有准备合资的车企跑一圈,这样才能得出更准确的数据。”
朱母拍了拍胸脯:“去就去,吓我一跳,我还以为你要说什么事儿。”
“这是大事儿,我去了可能就没办法照顾家里了。”朱父严肃地说道。
朱母被他的严肃搞的一愣一愣的,笑着说道:“朱教授,家里你什么时候管过,好了,你要去就去,家里你放心。”
电话声响起,是喜梅打来的,询问他们晚上回不回去吃饭。
“吃完饭再走,我去做饭。”朱母连忙说道。
刘一民对着电话说道:“喜梅,我们吃完饭再回去。”
吃完饭,刘一民和朱霖开车回到了华侨公寓,家里已经打扫一新,太阳不大,但被子晒一晒好歹没那么潮了。
“喜梅,辛苦了,今天没人过来吧?”
“刘振云同志来了,随行的还有史铁生同志,另外还有一名自称是您的学生,见您不在家,就走了。”
“好,我明白了。”刘一民说道。
刘一民走进书房,给刘振云和史铁生打了一个电话,另外一名自称是学生,应该就是闫真。
电话打完之后,刘一民坐在书房开始写中国外交官何凤山的故事,刘一民以此时欧洲大陆经历开始,鱿太人被小胡子当做鸡仔一样一枪一个。
德国大军吞并奥地利,命令各国驻奥大使馆必须改为领事馆。
此时,视角转向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一名中国外交官正在摘除掉大使馆的牌子,挂上名为“驻维也纳领事馆”的木牌。
中国大使的背后,则是混乱的奥地利街头,纳粹军人疯狂的将犹太人赶往集中营.
故事从此开始,引出何凤山的经历,开始是描绘何凤山艰难的心路历程,之后重点描绘何凤山不屈不挠,面对各方压力,寻找解决的办法。
风雨之中,他怜悯地望着排队的犹太人,激励他们好好活下去。
另外,17岁的鱿太少年,在街头仓皇寻找救命稻草,最后在中国领事馆得救。这个角色也是刘一民需要重点塑造的鱿太角色,除此之外要突出西方国家互相推诿的国际环境。
正是因为西方采取绥靖政策,才让德国得以做大,并将德国变成战争机器。
整体内容刘一民已经想好,但是本书的名字还没有想好。
三个小时,刘一民写了三千多字,朱霖过来喊他睡觉。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