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我在《联合早报》上发表的那篇文章,《儿盼娘》,以后要入选初一的语文教材。当然,叶老一个人也寂寞,想找个人聊聊天。”刘一民解释道。
朱霖露出了一丝了然的神色,接着关上四合院的门走回二进。刚吃过饭的刘雨和刘林正在玩耍,喜梅在旁边看护着他们,朱母从刘一民回来就结束了休假,已经回医院上班。
刘一民走进书房,拿出杨秀云和刘福庆寄过来的书信,同时还有一个包裹。
包裹里面装着杨秀云给刘雨和刘林做的衣服和一摞鞋垫,大小都有。
衣服针脚织的很细,跟刘一民以前穿的粗针大线不一样。朱霖看着衣服和鞋垫说道:“咱妈从过年估计啥都没干,时间功夫全用来做衣服和鞋垫了。”
“要是搁以前肯定还纳的布鞋,知道咱们现在都不爱穿,她便不做了。唉,等暑假让爸妈过来见见两个小家伙,反正天太热也干不了多少农活。”刘一民准备回信的时候,跟二老讲讲这个事情。
等以后两个小家伙大了,暑假可以送回去,让他们见见广阔的农村天地。
朱霖把刘雨和刘林叫了过来,让他们试试奶奶做的衣服。
刘雨看着身上的衣服喊道:“奶奶?”
“奶奶做的?”刘雨问道。
朱霖捏了捏刘林的脸蛋:“奶奶做的,让你们不要忘了她。”
两人年纪小,对很多事情都是转眼就忘。不过杨秀云的苦心没白费,两人还记得她。
两人穿着衣服玩了一会儿,等到热情散去,困意就来了,喜梅给两人洗了洗手和脸,带着他们午休去了。
刘一民也准备去午休,崔道逸的电话打了过来:“一民,《平凡的世界》势头不错,我们想给陆遥开一个《‘平凡的世界’文学座谈会》,让你也列席怎么样?”
“好啊,什么时候召开?正好抓住陆遥这小子,上一档《青年夜话》栏目。”刘一民笑着说道。
“时间定在五月底,估计在28—30号之间,我们还得根据陆遥到京的时间定。”
“好,到时候通知我。”刘一民挂断电话,和朱霖一起回到卧室午休。
五月上旬,气温比四月底陡然增高,从书房到卧室这段路,晒得头皮竟然有些疼。
5月8号,最新一期的《青年夜话》因为刘一民分享新加坡之行,听众从上一期增加了约五百万。
大家如痴如醉地听着刘一民在新加坡的见闻,听到华商踊跃捐款时,无一不感叹华商实力的雄厚。
粤省和闽省的侨乡,单独转播了这期的《青年夜话》,不仅如此,报纸上也大力进行了报道。
尤其是福清当地的报纸,重点介绍了林日顺、林绍良等福清籍商业大亨,并号召更多的侨商回乡投资建厂。
已经抵达闽省的李俊关掉收音机,他这阵子没少在闽省转,尤其有下南洋的侨乡,了解他们的宗族文化和出海的故事。
“也不知道一民剧本什么时候寄过来!”李俊感叹了一声,另外一方面,李俊也隐隐期待这次的下南洋之旅,他还没有出过国呢。
想到这里,李俊再也睡不着了,走到了招待所楼顶,看着漫天的繁星,再次将自己的拍摄思路在脑海中过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