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故乡的依恋》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3/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们离去的背影说道:“老李这一次也不容易,漂洋过海,再去滇省,对导演而言也是一个体力活。”

    “那就要刘厂和闽影厂的同志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了。”

    东南亚提供的五百万美元拍摄资金已经到账了两百万,所需的设备已经在采购的进程中了。

    书房内,刘一民望着手上《上岛老兵何日可见爹娘?儿盼娘,娘盼儿,坟茔天各一方!》的草稿,对面坐着的是叶圣陶和另外一名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学语文编辑。

    叶圣陶他们此行是为了这篇文章的改编工作,使它适合在教材上出版。

    叶圣陶是首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目前虽然已经不是,但他长期参与教材的审定工作。

    “叶老,这名字改成《隔海相望》或者《故乡的依恋》怎么样?”刘一民问道。

    这篇文章首先要改的就是标题,这种行文格式自然不能当教材标题。

    “《故乡的依恋》吧,听起来更为抒情。”叶圣陶笑着说道。

    他走进书房就一直观察着刘一民,他早已经听过刘一民的名字,可惜两人没见过。

    这次他本来不用来,是他坚决要来的。

    “行,接下来我将整个行文修改的更规矩一点,语言不适当的地方也改改,您觉得有什么地方需要改?”刘一民询问道。

    叶圣陶提议刘一民在“分土而食”的故事和最后民族大义的衔接方面更自然一点,以刘一民亲身观察的角度:“比如,‘当我从朋友口中听到后,我泪流满面’,接着引出下文。加上你的视角,让学生感到更多的真实性。

    学生毕竟是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很多东西他们不懂。”

    刘一民加入之后,果然如叶圣陶所说,更增添了几分真实性,让接下来的输出更让人觉得完全是刘一民个人内心情感的迸发。

    “叶老,您不愧编写了多年的教材,一针见血。”刘一民称赞道。

    “哈哈哈,都是练出来的。咱们都是教育工作者,都知道不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得从学生的角度。什么内容适合学生?什么内容适合教育学生,这都是有学问的。”

    旁边的编辑接话道:“我们准备把这篇文章列入到初中一年级的学习里,而且通过部里,向各个省份的语文教材推广。”

    刘一民目前有好几篇文章出现在初中和高中各年级的语文课本里了,《理想》的诗歌现在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在背。

    “而且是重点考察课文,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明白,两岸永远是同胞。”叶圣陶说道。

    刘一民一想到考官看着这篇课文抓耳挠腮地找出题角度,学生左顾右盼的想解题思路就觉得下笔有劲儿。

    叶圣陶来找刘一民主要目的是跟他聊天,《故乡的依恋》这篇课文倒在其次。

    “我老了,总想找你们年轻人说说话,可不要烦我。”叶圣陶将手中的拐杖拄在手里。

    “叶老,我也最喜欢跟您们这些老前辈交流,每次都能有收获。”

    叶圣陶聊到刘一民的文研所编写高校教材的指导思路,认为他的思路很正确。

    “教材是学生学习之本,甚至说,有什么样的教材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尤其在这个舆论复杂的时候。改革开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enhao19780wodegeiwentanshangtangke/read/97/64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