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一民回来了,我有再忙的事情也得过来。”
刘一民抓了一把瓜子,看了看包装皮上的字儿:“怎么不用封口机?”
“咱们主要走市场散货批发,这种小包批发的很少。”李兰勇说道。
“还是得走袋装零售,利润高,可以试试,就是铺货很难。要想一直挣钱,零售必不可少,麦香瓜子前面加俩字儿比较好。”
“啥字儿?”
“古法麦香瓜子,再配上这牛皮纸袋,看着就有历史。”
李兰勇拍了拍大腿道:“就这样,还是你脑袋灵光。你说咱们是一直干炒货,还是干点其他的,我看其余的大队水泥啥的干的也是热火朝天。”
“我觉得在食品领域好好深耕,水泥未必有瓜子挣钱。”
三人一起去吃饭,李兰勇讲起大队的事情,村小学还在大队部里面,现在孩子越来越多了,地方已经不够了。
刘一民沉吟片刻:“我也没什么能做的,我给咱们大队捐个小学吧!”
“捐小学?”李兰勇先是一愣,接着高兴地说道:“一民,你来真的啊?”
刘福庆大脑短暂的空白后,附和道:“盖个小学行,大队那地方早就开始漏水了。”
“真的。”刘一民点点头。
刘福庆特别高兴,觉得这是积德的好事情,李兰勇笑着说要将盖学校的工程交给刘福庆,交给他肯定比谁都用心。
“交给我就交给我,当年大会战建水库,你爹害了病,就是我带着人建的,现在结结实实的,咱要建就建个结实的。”
吃完饭,李兰勇骑着自行车离开了县城,晚上还得忙着瓜子出货的事情。
刘福庆看着李兰勇的背影恢复了理智:“一民,钱够不?”
“爹,你放心,建个学校还是有钱,你多跟兰勇商量商量,建个好点的。”
刘福庆有点心疼,不过还是咬牙说道:“好!”
“另外咱家的院子也再盖一盖吧!”
刘福庆摆了摆手说道:“家里就不盖了,现在有几间砖房够好了,盖得太好了,大队就没人愿意来咱家串门了。”
“那行,您早点休息。”
翌日清晨,刘一民穿上衣服,县里面送来了红花,下面缀着的“刘一民”三个字儿。连刘福庆也有一个,除了名字之外,还写着“老民兵代表”,乐的刘福庆一直摸着那几个字儿。
吃完饭,来到已经修建好的汝瓷博物馆,原址就是汝县学宫(文庙),门口牌楼上方写着“万世师表”四个字。
一个县城的博物馆规模并不大,门口挂着牌子,牌子用红布盖着。
刘一民先站在台上作为嘉宾讲话,刘一民讲了讲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最后说道:“恭喜老张同志,馆长老张,我最初就是这么称呼他,不过以后他不再是文化馆馆长,而是博物馆馆长了。
我跟老张同志交情很深,老张也带给我许多感动,千里迢迢到燕京参加我的婚礼”
老张听到这话高兴地鼓起了掌,接着是谢辰生代表文物管理局讲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