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他还是他,还是那个天才作家刘一民! (3/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得着这么整人嘛!”

    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看着外面的夜色,他委屈的想哭。但第二天,依然是一副昂首挺胸,满不在乎的样子,只是挺胸挺的太高,做作成分太足。

    刘一民照常上课,但关于通俗文学和传统文学的讨论在燕大依然是讨论不休,刘一民这个讲外国文学的教授,总是讲着讲着就被迫转到了争论上。

    旁听的李良荣、戴建业、易众天等人,每当下面学生提起某某报纸上的文章时,几人总是抿嘴微笑,笑容里带着几分狡黠。

    教授内部也没少讨论,吴组缃和王瑶等人比较认可刘一民的观点,只要通俗写的好,也能成为“名著”。老教授们也拿四大名著来举例,或者如《西厢记》、《聊斋》之类的作品。

    《西厢记》是剧本,也是鬼故事、《聊斋》也是鬼故事,这是吴组缃的原话。

    刘一民讲完之后说道:“这是我个人的见解,同学们如果有自己的见解的话,也可以讲。”

    刘一民话音刚落,孔庆冬立马站了起来说道:“刘教授,我觉得通俗文学就是通俗文学,传统文学就是传统文学,传统文学要比通俗文学好,就像是贵一点的苹果和便宜的苹果一样。”

    “不管贵还是便宜,它们都是苹果,所以并没有什么生理上的区分。庆冬啊,你看你又急不择言了。你这个同学,说话前至少应该思考五分钟。

    你如果你价格区分的话,这两种作品的稿费是一样的,这并不妥。两种文学跟你的苹果一样,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刘一民说道。

    “作家不是小圈子,搞一些自己觉得好的东西,读者不买账。别管什么文学,读者喜欢最重要。四十年代我D为什么对报纸进行整顿,那就是因为当时报纸写的内容都是国际上的事儿,各种理论讨论,群众和基层同志都不喜欢看。

    我们的根据地都在山里,跟群众讲美国、讲苏联,群众能看吗?在场学新闻的同学,尤其注意这点,报纸的阐述一定要接地气,要不然老百姓看不懂。”

    刘一民在掌声中走下了课堂,文研所的几名学员立即跟上,边走路边向刘一民请教问题。

    刘一民站在学校的教学楼外,跟他们讲明白了才离开了燕大。今天《霍元甲》的导演来了,刘一民得去跟对方见个面。

    张鑫炎抵达北影厂的时候,就念叨着想跟刘一民见一面,汪阳告诉他要等。

    办公室里,汪阳跟张鑫炎谈论剧本,张鑫炎将自己对《霍元甲》的感悟一股脑地跟汪阳讲了出来。

    “这部片子要拍好,得将擂台对战双方对立的刻画到极致,这样观众才能认可《霍元甲》这个角色。连杰,你一定要将这个角色的张力给演出来。

    霍元甲这个人是个拳师,跟少林寺里面的武僧是不一样的。”张鑫炎看向旁边的李连杰。

    “剧本和《霍元甲》的我都看了,相信我一定能够演好。”李连杰说道。

    汪阳笑道:“有张导、有连杰,咱们这电影就算成功一半了。”

    汪阳将手里面的演员资料交给张鑫炎,让他随便在北影厂挑演员:“我们的演员不行,可以到外面电影厂挑,总之就一个字儿,一定要拍好。我们不能辜负一民的本子,他为了这本子,呕心沥血,吃了不少苦。”

    旁边来充当张鑫炎下手的副导演面面相觑,呕心沥血?他们怎么没听说?

    刘一民抵达北影厂后,立即被带进了会议室。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enhao19780wodegeiwentanshangtangke/read/97/64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