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厂,你别给我灌迷魂汤。不过我可以试试,咱们文研所也不能出师未捷身先死啊!”刘一民无奈地说道。
“这样,咱们特事特办,只要剧本好,挣到了钱了,我们北影厂可以多给剧本费。我听回国的同志说,你在美国一个电影剧本卖几万美元。国内这些钱对你来说太少了,可目前只能这样。”
“汪厂真是不出国门知国际事啊!”刘一民笑着说道。
朱得熊说道:“一民,我看呀等年底,外汇局应该给你颁发个创汇先进个人。”
“哈哈哈,朱厂,那还得麻烦您遇到外汇局的领导时提一嘴,顺便让他们多给文研所点外汇额度。”刘一民说道。
走出北影厂,刘一民忍不住叹了一口气。电影厂和动画厂都是如此,缺乏合适的剧本,尤其缺乏能够在国外打开局面的剧本。
回到家,朱霖高兴地走了过来:“刘老师,我通过《西游记》剧组试戏了。”
“嗯?他们剧组不是在外地吗?”
“杨洁导演临时回了一趟京。”
《西游记》剧组在1985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钱不够了,央视投资三百万以为势在必得,没拍摄多久钱就不够了,央视还以为杨洁导演贪污了,匆匆跑去查账,最后发现拍《四大名著》确实费钱。
上一世是朱霖去剧组试的戏,现在朱霖是两届双影后,还是人艺导演,不再是那个略微出名的朱霖了,待遇自然也不一样。
“杨导说原先觉得我不太适合,试了试戏就决定是我了。”朱霖说道。
“杨导眼神不错,要是看走眼了,我可是要给她拍电报为你申冤。”刘一民笑着走进了客厅。
喜梅快速地将饭菜端到了桌子上,准备吃饭。朱霖不断地讲着杨洁跟她见面的事情,认为杨洁对《西游记》剧情的把握让她叹为观止。
刘一民几人就静静地听着她讲,时不时给一句情绪价值十足的赞叹声,夸得朱霖飘飘然。
“咦——”
“呀——”
“嘶——”
“好”(鼓掌声)
6月底,燕大终于放假,刘一民一边写作,一边准备带两个小家伙到北戴河玩一玩。
不过还没等出发,一则电话就打了过来,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韦君怡,但是打电话的地点则是文化部。
“一民,你来一趟部里,有事情要跟你讲。”韦君怡连忙说道,也不说什么事情,催的跟要火烧房子一样。
好在刘一民住在四合院,距离文化部不远,拧下油门的功夫就到了部里。
部里小会议室,夏言、张光年、汤达成几人都在,韦君怡将一份购书单递给了刘一民。
这是一份《血战台儿庄》的购书单,数目约有五百本,另外有三本《特赦1959》。
“韦大姐,这购书单有什么问题吗?”刘一民好奇地问道。
“你看落款公司。”
“落款也没问题,不过这购书单为什么直接送到出版社?这点量书店就可以解决了吧?”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