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燕京市劳动模范 (4/6)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年纸张技术也在进步,整体的精美程度一下子就提高了上来。”商务印书馆编辑黄春雨解释道。

    崔道逸说道:“咱们《人民文艺》也准备更新排版技术,提高印刷效率嘞。”

    “我们《农民日报》土里刨食的,没钱。”刘振云调侃道。

    在大家笑的间歇,刘一民从书房里将《特赦1959》的手稿递给了崔道逸。

    “回来两天,又写了一本?”崔道逸下意识问道。

    刘一民打趣道:“师兄,我是章鱼?长了八只手啊?”

    “那你这?”

    “我出国之前就写的差不多了,回来补了一个尾。”刘一民说道。

    “又是一篇纪实文学作品。”崔道逸感慨道,接着带着几人开始阅读。

    刘振云看了一半后感叹道:“像我都接触不到这些人,我想写也不知道怎么去写!”

    等大家看完,崔道逸将稿子认真地收好,准备在5月份的《人民文艺》上发表。

    “《特赦1959》应该不需要任何的审核就能发表,这里面的内容彰显了我D的自信,显示出了对于落后政体和政治思想的的一种居高临下的包容心态。”

    崔道逸的见解引得了周围其他人的认同,等发表出去之后一定会引起海内外读者的热烈反响。

    几人离开华侨公寓之后,仍然不断地讨讨论着《特赦1959》。

    即将到达长安街的时候,崔道逸停下脚步去买了一份晚报,看到上面的内容后笑着说道:“看,晚报上还是一民。我看呀,大规模的报道得有一个星期。”

    “我昨天写的一篇,明天我们《农民日报》刊登。”刘振云自豪地说道。

    李书说道:“不奇怪,这跟女排获奖一样,都是能够提振民族自信心的事情。想要干大事儿,精神得先上去。接下来各地的地方媒体,都会转载各大央媒的报道。”

    “我们豫省的不会,因为我们豫省的报纸得亲自写,标题不用想,开头就是‘我省作家刘一民.’”

    刘振云说完,几人骑上摩托车朝家里面走去。

    4月20号,一家人出门游玩之前,先在门上贴上一个告示,告诉前来拜访的人,自己一家出去玩了。

    上次朱父朱母带着杨秀云去了颐和园,今天他们决定去故宫西北部的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从辽开始,经历了元明清三代扩建,里面的建筑能看到各个朝代的影子。

    此时的北海公园是最美丽的时节,花开的正艳,气候也合适。

    “这古代的皇帝老子可真享受!”杨秀云笑着说道。

    刘一民指着南边说道:“那边是中海和南海,国家办公的地方。”

    杨秀云站在高处想看看那边到底怎么样,刘一民介绍道:“单纯从景色来看,也差不多。”

    杨秀云对各种建筑和大殿的类型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心里面对景色只有一个评价标准,那就是好看和不好看。

    看出杨秀云想去,刘一民笑着说道:“等过阵子,我看看能不能找来几张参观的票,找到了我带您进去看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wenhao19780wodegeiwentanshangtangke/read/97/645.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